心理成长励志想法

三言两语|处事原则与心态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10人  理想在人间
如果我们将大脑比喻为操作系统,那么最重要的是打磨和更新系统,即价值观与思维理念的塑造。整理记录近年来的感悟,并持续践行,不断更新

1.不容触碰的界限感

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有诚意想当你朋友的人 ,都知道尊重是入场券。

当然,大部分人的界限设置的一塌糊涂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居然还会认为“和我走的近的人无论怎么做都行”——界限就是除自己之外都是外人,神来杀神佛来杀佛,谁说话都不好使。

2.极强的克制力

两层含义:

一、注重长远,延迟享受

放弃短期的享受,坚持为长期利益努力。

二、紧抓本质,抵制低廉诱惑

重本质,避免世俗的吹嘘和虚荣。

3.坚定的目标和主次分明的态度

用外在的计划,客观减少兀余,让心性保持稳定。

要事第一,分清缓急轻重,集中优势好办事。

4.说一不二的决绝态度

两层含义:

一、对原则的尊重

意味着不可控环境下的心性稳定。

二、杀伐决断的执行

意味着用规则降低兀余成本,减少心力消耗,快速执行。哪怕做错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5.“敢要”的底气

两层含义:

一、竞争意识

积极主动,不是我的我不要,我应得的绝对不和你客气。

二、有借有还

不要怕欠别人,懂得互助合作。敢欠就敢还,能欠就能还,你来我往才算互动,才有更多可能性。

6.用身体操纵精神

身心互为表里。生物学与心理学原理,就是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往往存在很深入的“互相牵引”,而我们自己却很难意识到。(或者叫“知觉现象学”)

因为精神是有着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的。所以把身体放在一个场景中,精神就会顺势继续下去。

反之,用精神来拉动身体,会自我设限很多障碍。

7.主动表达与沟通

心学最重要的是心为体用。以前会关注内涵,而忽略外在给别人的印象感觉。

鉴于人性的脆弱性,短视、虚荣、流于表面、欺软慕强。选择沉默意味着容易被别人忽视。

主动表达和展示,是营销自己的一种方式,心态开放,去树立自我在别人心中的好印象。进而更加激励内化自己。(将曾经吹过的牛一步步实现)

8.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两层含义:

要有主心骨,自己的价值观、原则。

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让别人舒服。

9.理智主导情绪

客观的理解,这世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比跨物种还大。

有的人行事就是情绪化主导,同时任何人也都有自身格局的局限性。理解人性的这一点,就不要被别人带偏,不因别人的行为而产生过量的情绪激荡。

怒火会将一些烧毁,而悲怨又将人带入深渊。

心理学中对认知偏误的研究,揭示出全人类都不是完美理性的理性经济人。即便如此,重要的是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用理智去代替情绪去做事,不被自身的情绪裹挟。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