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民族大义”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在舜的时期,有五个能人就能治理天下,武王说:“我有十个能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尧、舜、武王时期,人才最多,但也不过如此,武王的十个贤人中还有一个女性。周文王掌握着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却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他的品德,真算至高无上了。”这段儿似乎对“女性”有些许偏见,当然在孔子的那个时期,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在尧舜时代却是“母系社会”,所以,孔子有这样的看法也不足为奇,在现在,男女平等自主的时代,孔子的确是一个有肚量,有胆识,尊重人才的老人。对此,你们怎么看?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u]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说:“禹,无可挑剔。他自己粗茶淡饭,而祭品却很丰盛;自己衣服朴素,而祭服却很华美;自己宫殿简陋,却尽力兴修水利。禹,无可挑剔。”这段是孔子赞扬禹的一段话,生活中像“大公无私”的人其实很可贵,前段时间读《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就提到:从“基因“层面讲,人的本性其实是“自私”的,所以,禹的做法在现在看来仍然“很难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与:意思是:赞同。
孔子很少谈论私利,“命运”和“仁道”,是他赞同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或者“组织”只把“追求名利”作为前进的动力,那么这个组织和人都无法真正的走得长远。“放于利则多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把责任和理想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生活会更有意义。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这段话是关于“博学和专精的讨论,原文讲到一个聪明的小孩儿夸奖孔子说“孔子真是伟大!学问广博,可惜他没有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了这话,对弟子们说:“我要把什么作为我的专长呢?是驾马车呢,还是当射箭手呢?我还是选择驾马车吧!”(孔子是一个精通“六艺的人:礼,乐,射,书,御,射皆精)。说明孔子是一个谦虚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精通”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