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大学教会了我什么
今天和一位大学校友通电话,聊到今年是我们大学入学20周年,不由得惊叹,竟然都20年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往事已灰飞烟灭。
想起初入校门,内心充满了希冀,也装满了迷茫。寒窗苦读,为分挣扎的高中三年,至少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大学,却让我找不到北。四年就那么迷迷糊糊地过了,专业没有学精,恋爱没有谈好,能力没有拓展,稀里糊涂地毕了业,被抛向了社会。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当然会更好地利用那宝贵的四年,可惜人生从来都没有彩排,走过的弯路就是该交的学费。荒唐也好,愚蠢也罢,正是当年的种种缔造了今天的我。写下一点经验,向远去的青春致敬,感谢大学教会了我这些,虽然是在毕业很多年之后!
1、关于学习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普通家庭出身,父母没有资源可供利用的孩子,大学里的专业至少是自己踏上社会的敲门砖,甚至会成为安身立命的本钱,趁大学四年,把专业搞得相对精,在毕业求职时,才能多一些选择,多一点主动。虽说起点不决定一切,但通常意味着能在更大的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为未来助力。
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提前对自己未来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在涉世之初左支右绌。知道自己无爹可拼,毕业了要全靠能力闯天下,就得好好利用大学四年,发展自己的竞争力,为未来做积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毕业,就要养家糊口,很快还要买房、结婚、生子,这些都是现实的压力,没有前期的储备,拿什么让社会认可我,给我机会呢?就算不差钱,想要风花雪月,挥霍青春,那也迟早得回来面对真实的生活。大学不是象牙塔,也不是避风港,它是加油站,是社会留给我们最后的缓冲,一技在手,才能心里不慌。退一步说,即便不爱自己的专业,将来也不想从事,那也得另外培养个拿手绝活,四年足以让我们把以前热爱却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兴趣捡起来,发挥成特长,为未来作个铺垫。
或许我说话有点太现实,其实当年也浪漫过,只是体验到了现实给我的切肤之痛。上大学时,正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每次开口向父母要钱,都让我难堪。甚至有一年开学,家里临时凑不起钱,缓了几天才交学费。就这种情况下,都没让我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当年高考第一志愿落榜,被调剂到本地的大学学习日本语言文学专业,我对这个专业谈不上热爱,大学四年,虽拿过奖学金,但总体来说没用心学习。外语的听说读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个人的语言天赋又不相同,同样从零开始,有人大一就能说完整的句子,有人迟迟入不了门。我当时在校刊编辑部,整天跟一群文艺青年混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绝少考虑不久的将来。大四跟风考研,因准备不充分,也以失败告终。等到毕业,一下子茫然失措,发现自己连份像样的简历都拿不出来,面试时的日语也磕磕绊绊,工作找得不顺利,甚至别人上岗时,我待业了。直到几个月后,才在一个做手机马达的工厂找到一份日方总经理助理的工作,每天跟着日本人,好好练口语,终于在两个月后面试上航空公司,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我那些同在编辑部的文青朋友们,毕业后各奔东西,几年后再聚,已难寻当年的影子,变得最大的恰恰是当年最桀骜不驯的。人当然要有自己的情怀,要能坚守精神的家园,然而只有和现实碰撞过的理想才不会沦为空想,世间的生存是每个人逃不掉的功课。
大学虽非净土,却是适合学习求知的地方。图书馆里的书虽陈旧,满足阅读需要还是绰绰,那么多老师,不乏领域内的高手,只要真心想学,有丰富的资源可供使用。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进错了教室,跟着上了一节数学课,讲课的老师把阿基米德定律讲得妙趣横生,简单明白,当时我就感慨如果早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何至于高考中让数学拖了后腿。20年前,没有微信,没有发达的网络,大家还在使用BP机,学习资源的获取远没有今天便捷,大学提供了毕业后难寻的条件,可惜我错过了太多。
有了孩子后,开始疯狂地学习,从育儿保健,到心理灵性,从社会历史,到人性文化,这才体验到学习的巨大动力和乐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将伴随终生,越早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越早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就能越早地成熟,从而更加从容地把握人生。
2、关于独立
从我一个人背着包,走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我就意识到独立的生活开始了,父母已鞭长莫及,从今一切要靠自己了。不管是学业、恋爱,还是毕业后找工作,我一路摸爬滚打,慢慢探索。当时若有人指导,也许会走得更顺,然而遇到的坎坷,又何尝不是成长的机会,让我完全地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呢。
在大学里,我去宿舍推销过化妆品,情人节卖过玫瑰花,给留学生做过家教,为日本游客当过导游,凭自己能力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让我开心。经济独立,人才能真的成熟。啃老,对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独立才理所当然。小到日常生活料理,金钱分配,大到选择工作前程,婚姻伴侣,直至养育孩子,我已经习惯了为自己做决定,并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还包括情感的独立。现在翻开大学时写的日记,会奇怪那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哀怨,怎么就把一份美好的关系搞成了悲情肥皂剧。今天,我明白那是因为自己的情感没有独立,内在是匮乏的,很多未被满足的对爱的渴望交织缠绕到对方身上,当对方无力回应时,便充满了受伤和抱怨。其实谁又能背得起你生命的重担呢?“当你认为别人要为你的幸福负责时,你自然会感觉无助和不满。”只有疗愈掉埋藏于潜意识的伤痛,实现情感的独立和自由,才能真正享受到亲密关系带来的幸福。
还有思想上的独立,提高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驾驭生活。上大学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虽然也爱读书,但基本不求甚解,肤浅而不成系统。比如当年也跟着朋友热捧过王小波的书,但其实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直到近几年,再读王小波的杂文,才有种惊艳的感觉,体验到思维带来的极大乐趣。思维能力低,踏上社会后,看问题就肤浅而片面,也会因此走不少弯路。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直到跟着萧愚老师学习后,才意识到提高思维力的迫切性。可惜大学时懵懂无知,没有做任何思维力的积累。
3、关于爱情
关于爱情,我们所知道的很多都是幻相,如泡泡般美丽易碎。“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的爱的满足,必然会被投射到后来的恋爱关系中,制造出很多的伤害与被伤害。而这些故事无非是我们人生模式的一部分,剧本早已被写就。
捆绑别人,无法换来想要的幸福。真正的爱情属于两个心灵独立的人,既彼此信任并敞开,又互相支持对方的成长。正是不堪回首的情感经历,破掉了我关于爱情的很多幻想,渐渐体会到爱的真谛。两性关系是学校教育所欠缺的,如果上大学时,能读到今天的这些心灵成长方面的书,也许可以更早一点有意识地去觉知内心,看到是内在的匮乏导致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所谓的伤害,更像是自己导演的一场戏,从而放下幻想,好好爱自己,成为在感情上自我负责的人。
爱不等同于爱情,只有足够成熟,才能将爱分享给对方。爱不仅仅是强烈的意愿,更是一种踏实的能力。
4、关于成长
我是在生命遇到很多困顿后开始走上成长之路的。毕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失恋加上工作的乏味,让我总想逃离,于是把考研当做救命的稻草,期望借此去别的城市,换一种全新的生活。前后考了两次,离成功最近的那次通过了面试,却没有通过口试。那年正值北京非典,口试改为电话进行,当时好紧张啊,大脑几乎空白,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也因此,我突然醒悟,自己一直把眼下的生活当作临时的过渡,在心中期待更美好的未来,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可事实上,每一天都是生命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只有放下空想,才能脚踏实地地生活。
来自灵性的教导说:“90%的痛苦是自找的,我是这90%问题和麻烦的根源。当认为别人该为自己负责时,就会变得无助,因为把钥匙交给了别人。”“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显现。你对世界采取什么样的立场,世界就回应给你什么样的现实。只有当内在改变了,外在才会自然转化。”
能体悟到这些道理,正是成长的开始。
5、关于眼界
上大学时,我曾在校刊编辑部任记者部部长,会有采访写稿的任务,需要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这无意中的积累,对我以后的生活发挥了很大的影响。我始终相信,“你站得有多高,才能望得有多远。”人需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开阔眼界和心胸,当意识雷达足够宽广,才能扫描出更加丰富的信息。
大学时眼界很狭隘,所以失去了很多机会,浪费了宝贵的青春。现在我常常提醒自己,保持敏锐和开放,不要变得固步自封,人生就是要不断进化,成为最好的自己才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青春当然荒唐,好在问题暴露出来才有解决的可能,成长没有捷径,青春的懵懂便是代价,等我们渐次活得明白些,青春却已飘过。
现在的我相信,“为未来的一百年做计划,但活的时候要像明天就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