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日更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简友广场

过去不恋,未来不迎,重新认识当下的自己

2019-04-13  本文已影响90人  胖李说

文丨李小臣

最近,我省下了一笔巨款,省下的全是买衣服鞋包和护肤品的钱。

正所谓衣服千千万,只有新的最好看。一直喜欢买买买的我是怎样省下这笔巨款的呢?我把这个成果归功于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也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书。

山下英子,她始创的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颠覆了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初看《断舍离》,以为是介绍杂物整理,家具收纳方法的,其实书中深谙着人性的探索,收拾不过是手段,自我认知与提升才是真正的目的。

断舍离理念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相信也能为大家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

1 快乐,从置身于快活之地开始

人们常说“境由心生”,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先后顺序,实际上很多时候是要先让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舒服的环境中,然后才能开始简单的快乐。

作者认为,断舍离是一种环境整理术,给我们营造一个舒适区。

断舍离与一般的收纳术、整理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收纳术的主体是物品,是一个移动物体的过程,以把房间弄干净整齐为目的;而断舍离的主体是自己,是通过收拾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从而达到更进一步的自我肯定。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断舍离的真正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断的是什么?舍的是什么?离的又是什么呢?

想更清晰地领悟断舍离的奥妙,要先厘清什么是收拾。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注意了,是“必要”的物品!也就是说,这件物品对于当下的你来说,是否真正需要或适合。如果脱离了当下的必要性,就谈不上断舍离了。

最近星巴克的猫爪杯引起了一股消费热潮,凭着萌宠可爱的造型,俘虏了不少网友的心,网友们不惜熬夜排队抢购,价格甚至被炒高至千元。抚心自问,拥有这个猫爪杯是为了喝水吗?还是说想拍个照晒个朋友圈彰显潮流呢?风潮一过,恐怕也就没有然后了。

在当今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容易沉浸于追求个性与潮流,冲动之下沉迷买买买不能自拔。断舍离机制就像一盘冷水,在你兴致勃勃的时候当头冷泼,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你的思维与视角。

作者在书中总结,断与舍是行动,舍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断绝与它们的关系,离是最终状态,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没有了执念再看猫抓杯,不过一只有造型的杯子而已,而你也许并没有那么需要。

试着观察你的周围,你会发现竟有很多类似猫爪杯的物品,因冲动买下来然后被你弃置一旁又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它们不被你宠幸慢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垃圾,衍生负能量,渐渐占据你自由快活的空间,吞噬你的快乐。

你,还要继续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吗?

2 扔不掉还是不想扔?你才是生活的主人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说,发现了这些弃置物品又能怎样,我就是那种不忍心舍不得扔不掉的人。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你是否就是其中的类型。

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型。这种类型典型的特点是忙碌,以至于没有什么时间收拾,随着周围变得越来越乱七八糟的,就选择逃离躲避。

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喜欢留恋,即便东西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依然恋恋不舍地收着藏着。

第三种是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爱囤积,家里明明还有很多,却担忧着未来没有了怎么办。

其实,这三种类型并非完全独立,也有不少人是混合型的,既执着留恋又对未来忧心仲仲。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究竟为什么就是扔不掉?作者花了8年时间研究断舍离,并在其讲座中认识了很多扔不掉的人,发现扔不掉的真实原因其实就是不想扔,问题不在于物品,而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懂搬家的痛苦,痛苦不是因为搬东西这项体力活,而是搬一次家却要经历无数次选择困难症。当搬家变成了一场“考古”,我的天啊,竟能挖掘出无数风尘已久的“历史文物”。这些物品就像电影里的时光机,把回忆带回来,而明知它们已毫无用处了,却又深知它们是回忆的唯一承载品。

扔不掉,是因为放不下,这就是真相。

有感情承载也好,因冲动购买也罢,只要被弃置不用的物品,作者都统称为“破烂儿”,“破烂儿”分三类:

不用的东西。那些只要一想到扔掉就会心怀不安所以一直拖着没扔掉的东西。

还在用的东西。 指那些其实不是很喜欢,凑合着在使用的物品。例如你购买的一款网红护肤品,使用后发现其实不是很适合自己使用,但不用白不用。

充满回忆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散发着强大的气场,让人无法割舍。

“破烂儿”真正的有害之处,就是它们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良心不安与担忧”,因为东西没被物尽其用,我们深陷自责。只要我们不主动断绝与“破烂儿”的关系,就无法改变一团糟的状态。

如何从中解脱翻身做主人,改变该从何开始呢?

3 能作出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把心一横把东西全扔掉,就能改变满屋子“破烂儿”的状态吗?事实上并不能,仅凭机械动作是无法管住一颗骚动的心的。这次你丢了,下次仍然会以各种借口买买买,越买越多,便会再次重韬覆辙。

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值得拥有才是最重要。

要进入作者所说的“断”与“离”的阶段,关键是要调整时间轴,就是要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在作者看来,放在家里的东西,八成都是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具体要如何做呢?

分清楚能用”还是“我用”?“我用”的物品都“能用”,但“能用”的物品不一定都是“我用”的。改变的第一步是要养成自问习惯,理性分析物品的具体用途,逐渐形成“是因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在用”的思维模式,做回生活的主人。

假如你身边的物品就是微信里的通讯录,你不再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杂七杂八,就必须要整理你的微信通讯录,试想想你会删除一些什么人,保留一些什么人呢?

其实物品也是一样的,那些常年下来都不被你所使用,被丢弃在一旁的物品正如微信通讯录里的僵尸粉,不彻底删除就会不断地占用你的手机内存,手机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慢,你的生活与心情都也会变得复杂化。所以,改变的第二步是根据当下你的需要,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慎重筛选你需要的并且适合你的东西。

至于如何筛选?作者的建议是,立足当下,根据使用频率把物品分为日常的与非日常的。日常物品指每天使用的,每月多次使用的物品;非日常类物品指每月使用一次或是每季度才使用的物品。这是第一层的筛选,先把当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东西分出来,作者把这些物品称为现在区。剩下的部分要进行第二层的筛选,就是要区分过去区与未来区的物品。

符合以下这些特征的物品都可以归属于过去或未来:

“总有一天会扔的。”

“好可惜啊!”

“总有一天能用得着”

“处理它们太麻烦了!”

“虽然用不着,但也不想扔啊!”

物品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整理头脑的过程,你会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改变的第三部是要彻底地收拾,对过去区与未来区的物品作减法,然后再开始收纳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感到有良心不安,无数个“多可惜啊”跑出来显现在脑海当中,但请不要轻易就被“可惜”而蒙蔽了头脑,作者告诉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

作者认为,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可惜”不是扔掉物品的赦免权。如果你真的爱惜一样东西,请你使用它,而不是弃之一旁。正如你爱一个人,爱他就去陪伴他,而不是各种理由去敷衍他。

如果想要减弱良心不安的程度,不妨让扔掉这个动作更有告别仪式感,对即将扔掉的物品说声“对不起”或者“谢谢”,这样就能把情绪表达出来了。

改变的最后一步,是需要你勤加练习,做到知行合一。作者认为,在断舍离的观点看来,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断舍离的理念融入思维当中,有意识地客观地看待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重新建立自信,让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不再是那个“无法收拾”“乱七八糟”的自己。

以上就是有关《断舍离》的精华内容。

人无所舍,必无所得。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作者的一位女学员,对衣服进行断舍离后,发现衣柜里留下来的全是蓝色的衣服。在心理学中,蓝色代表男性的意义,这位女学员平常工作繁忙并且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自然而然地把男性力量穿在了身上,女学员这才认识到了内心的一腔孤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如这位女学员一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常常让我们忽视了最初的自己。断舍离追求的并不是清贫节约的生活,而是希望我们能从固有的“拥有”观念中得到解放,慢慢地开始肯定相信自己,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的真正想法。

断舍离理念,通过筛选,过滤,收拾,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凡是经过精挑细选后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们传递非常深刻的信息。断舍离理念不仅适用于收拾物品,让断舍离植入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对待我们身边的人也同样发挥着强大作用,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人际交往。

改变,不妨从你的衣柜开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