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诗集随笔-生活工作点滴白马侃诗词

读林徽因的《仍然》,她是在酬答徐志摩的《偶然》吗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17人  白马侃诗文

《仍然》
当代 林徽因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民国时代,国运羸弱。各界仁人志士走向世界各地,吸纳异地文化,学术,思想,欲为国家复兴效力。因而各类新学术,新思潮如火花如闪电,相互碰撞,交相映辉。大到为国为民,小到儿女情长,无不展示着一个新时代灵魂的智慧与人生观。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一读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两首小诗,来看一看那时候的他们的儿女情长与才思。

林徽因十六岁时被她父亲林长民带着到欧洲游学。林长民想让女儿熏陶一下西欧的文化艺术,历练一下以增长她的见识。在这期间恰逢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学习,于是二人互生好感。徐志摩很狂热。但得知徐志摩已婚且欲休妻的事情后,聪慧的林徽因拿不定主意就请问于父亲林长民。于是父女俩于一九二一年九月悄悄地离开。

回国后的林徽因与少年时侯的梁思成相遇,种种机缘巧合或说天作之合下,二人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学,并在一九二八年结婚。徐志摩与张幼仪于一九二一年离婚后,在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另娶陆小曼为妻,并写下了《偶然》一诗。林徽因结婚三年后,亦写了一首叫《仍然》的诗,仿佛是对徐志摩的《偶然》一诗的回应。

林徽因的《仍然》分为三节,每节五句。前五句为一节,中五句为一节,后五句为一节。林徽因的这首诗虽然节构分明,但与《偶然》相比,很明显要稍为松散,散漫些,字数未固定,只是行数固定为每节五行。但这一样不失为一首抒情的好诗。

全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惟肖惟妙地刻划出诗人眼中的“你”的特征,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共鸣。诗的第一节把“你”比喻成湖水。说湖水舒伸的状态,其实是在说“你”的潇洒姿态,映着天上的白云。又把“你”比喻成冷涧,是在欣赏“你”性情的清高与纯洁。同时,诗人对“你”充满了神秘感与好奇感:“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这一句如诗人欲探寻桃花源一般的惊奇与讶异,恰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明知“你”具备别有洞天的魅力,但作为一个女生的所特有的细心,谨慎,多疑,诗人把自己的想法不避违的?写了出来: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抱着疑心,其实也有矜持吧。

接着女诗人又把“你”比喻成花朵,有千瓣,有鲜妍,有芳沁,有温存;比喻成一张张的书页,随风吹展开,揭示“你”的内心和沉思,心境。诗人读懂了吗?诗人面对着痴情人的追求,绵绵话语,竟一语未发,也算是默默的拒绝吧。谁晓得她作了怎样一番思想的斗争呢?她说她永远守住了自己的魂灵,用她对爱慕者的无言与沉静。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为一九三一年。一九二一年在伦敦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就这样已经过去了十年。就在这一年,徐志摩因乘飞机遇难。那这首《仍然》如果是回答徐志摩的《偶然》的话,中间的委婉拒徐志摩于门外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仍然》就是一种态度,不只是矜持,她的态度仍然像以前的理智多一点,只是用诗意在说“我们不合适”。我们今天拿这两首诗对比欣赏,也就如听《红尖情歌》吧:“轰轰烈烈曾经相爱过,卿卿我我变成了传说……”

《偶然》
当代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也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逝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这首小诗写于一九二六年的五月份。几年前白马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觉得很新奇。首先就是看到诗的题目是《偶然》,觉得很奇怪,就产生了读一读的想法,就接着把它读完了。读后印象很深,就记住了它。

偶然是不经意的时间,非必然的;代表着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发生某个事件的很小概率,包含偶尔的意思。偶然,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缘分吧。读几遍这首《偶然》小诗,我们可以明白很多事是“缘来缘散缘如水”的。

这首诗共分为两小节,前五行为一节,后五行为一节。在第一节里,诗人开句便把“我”比喻成一朵浮云,把“你”比喻成一湾水,说“我是天空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是对一种缘分的巧妙比喻。飘飘的云朵,清浅的水波,瞬间的相遇,欢喜的对视,嗟呀的错过。这里的偶尔,就是偶然,这一句其实就是点题了。“投影”就是相逢。偶尔,是无意的,不可预料的,甚至按宿命论来说是人生命中注定的。打个比方。比如在我们年轻的时侯,明明想见一个女孩,知道她的必经之路,就守侯在某个她出现的路口,与女孩见面时打招呼故意佯说“这么巧碰见你,我是偶尔路过这……”

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喜。讶异就是惊讶诧异,好奇怪的样子。这两句很平静,冷静,显然在自己内心深处纵有波澜也已经是处波澜而不惊的克制。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六年,五年过去了,而对于一九二一年的六月到九月的徐志摩来说,感情生活的起伏太狂热壮阔了。这两三个月里林徽因出现又消失,恰如偶然的云水之缘,让诗人铭记,从而激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人随即把自己打算主攻的经济学更改为文学。诗人自己的内心伤痛,反而对“你”说不要惊慌,也不要惊喜,让“你”也静下心来。
因为我们将“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

第一节的最后一句,“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包含了多少的痛苦,无奈,凄楚与失落。可诗人就只是简单的写道,两人各自规迹的消失,而消失的过程则让读者们去联想。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是一忍再忍的含而不发,因为毕竟多年过去了,从狂热到冷静,从任性到理智,纵然当初的举止被世人唾骂,可在爱情与婚姻自由方面,谁评判谁的对与错呢?更何况当时的知识份子对自由的意识与追求,是敢冒犯天下之大不违的,而诗人徐志摩就这样去做了。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是“有才华的渣男”,“忘恩负义之徒”。

诗的第二节,又打了一个比喻,换了一个时空的比喻。“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诗友们请注意啦!,诗人在第一节的打的比方是云水一样的相逢,而在这里又将“你我”比喻成海上的两只船,并且是在黑夜里的海上。时空变了,环境也跟着变了,而诗人的心是没有变的,尽管是在黑暗的夜里。黑暗,一是指当时的中国风云四起,让人们不容易把握各自的人生方向,二是指诗人在感情生活的痛苦中挣扎彷徨的心如同在黑夜中航行的船一样,容易莽撞容易失去方向。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一句其实是两句:“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之所以要这样,把它们分为三个分句,是在强调,两人已经没有关系,这是诗人在故作冷漠。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一种轻声细语。语气的舒缓,让人感受到他那一贯轻柔的诗歌风格。很多人都看得出来,他的内心仍然是热烈的在呵护着心上人。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简直有点绝情?其实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是诗人把一颗受伤且失落的内心隐藏起来,反过来劝慰心中的她。这并不是在显现诗人的心肠有多么的冷漠无情或者坚硬。读到这一句,白马想起了柳永在《雨霖铃》里的句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徐志摩在这里所用来表达的这些关于相遇又离别的字句,表面看是洒脱不羁的,但这豁达的举止背后,真的掩盖了多少风情呵。无人可以诉说,也不用谁来倾听。云与水,船与船,已经各自渐行渐远。

诗的最后一行“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是全诗的亮点。诗人请“你”干脆忘掉这曾经的热烈与亮光,但在诗人的心灵深处,永远是闪耀与热灼的记忆。既然两只小船交汇时能互放光亮,为何不能并行前进相互照亮却一直在错过去呢?这就是各自的选择。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胜过一辈子的努力拼搏和盲目的千百次选择”。这是很有道理的。而诗人徐志摩,一直生活在浪漫与困顿中。

这首诗从结构上来讲,以前后两节的大致对称,而呈现出一种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的质感。除了每一节的三四两句外,第二节的第一句,二句,五句,比第一节的第一句,二句,五句分别多了一个字。这显然是诗人把每一行的字数做了刻意的控制。这可以算作新月派诗歌所推崇的格律形式之一。的确,这首诗的形式结构是很迷人的,

从音韵上来看,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押同韵;第三句和第四句同韵。而每一节中的这两句都是诗人的忠告之语,可独立于每节之内,自成一体,所以诗人对它们进行了另外的押韵,以与其它诗行区别开来。第一节的韵脚“云”,“心”,是平声,读起来比较明快轻柔,犹似在回味着从前不可重来的温馨相遇;而韵脚“异”,“喜”是去声,入声,读起来已有否定的口气。读到尾句“消逝了踪影”时,惆怅感与失落感则到眼前矣。第二节的前两句与最后一句押ang韵,并且都是去声,给人以明快果断的口吻,再加第上三,四句的仄韵ao的辅助,语势就有斩钉截铁般的从容与清醒认知,知道从今以后天各一方,流萍孤舟,凭水取向。

这是一首很清新明快的抒情诗。虽然诗人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浪漫感情,却不能执子之手以定终身,心中着实热恋痴迷于一座山中不能走出。但多年以后终于得出,幡然醒悟,得以轻描淡写的处理,述著于这首小诗里。未及名姓,未提浪漫,而读者觉得诗人风情万种,归化于飘逸潇洒的感悟。通过对云水之缘,二舟相逢的妙喻恰设,灵巧地揭示给读者除爱情之外的人生机缘,也是可遇不可求,终需随缘,不可勉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