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为什么柳比歇夫能精确感知时间的长度?你觉得精确感知时间的好处是什么?在生活中该怎么训练这种时间感?
为什么柳比歇夫能够精确的感知时间?因为他每做一件事都会精准的记录时间,任何活动―― 休息,看报,散步,他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长此以往,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就像一个生物钟一样能够感知时间。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现代的人总是觉得时间干什么都不够用。一天下来却又做不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像柳比歇夫一样记录时间,列出要办的事情,分析当天的情形,弄清楚该怎样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
目前我是用记录晨间日记的方法来记录自己的时间。这样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每一天的时间消耗在什么事情上?该如何去改进?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本质是什么?你会在生活工作中尝试应用“时间统计法”吗?想想自己是怎样管理时间的?
年复一年,这个方法以及他的其它工作方法优点越来越突出他的一切计划,甚至最后一个5年计划制定的出发点都是设想,他起码应当活到90岁。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但是工作中的任何间歇,他都会刨除。因为他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利用记录晨间日记来统计每日要做的事,然后把每件事的时间记录下来。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统计每日做的事的时间记录在to do list。
柳比歇夫是怎样安排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想想紧张的工作和享受生活有矛盾吗?
柳比歇夫在工作与工作之间放松期间也会将生活中的休闲娱乐穿插进去。
这样的时间安排其实还很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娱乐两不误,既不会成为工作狂人也不会因为过度放松而浪费时间。
如何和时间成为好朋友?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
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守则是按照自己生活和自己身体的特点拟订的: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柳比歇夫每日工作的纯时间达到4-5小时,然后日复一日的坚持,得到的成果也是很不得了的。
我们普通人每日工作的纯时间能达到2小时那也是很厉害的。
读完《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说说自己都有什么时间管理方法?有哪些心得体会?
一直以为自己记录的晨间日记是在记录时间,原来这些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份看得过去的成绩单,并没有准确的记录时间,虽然有时会按照上面的计划来做,但还是有很多暗时间被浪费而不自知。并且也没有分析过自己的时间被浪费在什么地方,柳比歇夫说过,越是懂得计划时间的人,他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我目前的状况是哪哪的时间都不够用,在以后的人生,还是要调节好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