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亲子教育:代替惩罚的三种方法

2022-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胖妞不爱动

亲子教育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的时候,我们惯用惩罚去教育孩子,因为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教育模式,就是如此。

但其实,惩罚是最失败的教育。

首先,当孩子习惯接受做错事被惩罚这种模式后,他对待别人的犯错也不会宽容,而是用从父母学到的这套模式去对待他人。

其次,对于一个自我认知还不清晰的孩子来说,惩罚会让他们给自己打上“不好”、“坏小孩”的标签,影响孩子对自我的客观判断,累积负面的情绪和能量。

最后,惩罚并不能增加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从根本去改进。很多孩子被惩罚后,其实是把自己的负面行为藏起来了,思想变成“积极认错,坚决不改”的那种。

那么,替换惩罚,可以用哪些方式呢?

在《孩子的大脑》这本书中,作者就给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

第一,设定后果

这本书的作者为了改掉孩子吃饭慢的毛病,就设定了一条家规:

每天从晚餐开始计时,45分钟之后准时开始阅读睡前故事。

因为他的孩子特别喜欢睡前故事,如果没有准时吃完饭,那么会造成听不了故事的后果。

这个方法最后有效地纠正了孩子的坏习惯。

有人会感到疑惑:设定后果不也是惩罚吗?

如果是惩罚的话,那么父母会跟孩子说如果你不按时吃饭,就不给你讲睡前故事。

设定后果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他可以选择改或不改;而惩罚则是父母掌控着权利,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二,转变视角

转变视角,就是父母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孩子犯错上,当孩子做了正确是事时,给予关注和奖励,从而激发孩子形成正向循环。

比如,当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好时,晚饭就加一道他喜欢的菜,晚上陪他多玩一会儿。

第三、弥补错误

主动弥补错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网上常看到父母在孩子犯错之后,会领着孩子去登门道歉,这就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

当然,我们也不能冤枉孩子,当孩子说他否认错误时,要去仔细核对情况,再做处理。

记得前不久刚看到一个孩子考试得了100分,但老师根据平时对孩子的了解,怀疑孩子作弊,将这件事告诉了家长。

那对父母先是跟孩子确认情况,再通过检验肯定结果后,跟老师证明了自家孩子的清白。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不可能成为完美的父母,但通过不断学习,能够科学地养育孩子,就一定是好父母。

愿共勉。

                       -END-

Hi,我是胖妞不爱动。一个身体安于小城,思想却不愿受限的广东姑娘。爱好读书写作,追求终身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