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 忆年味+河南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新年伊始的标志,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除夕这一天,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它更多的庄严感,是对过去一年告别和迎接新年的转折点。但对于现今的人们而言,年味到底在哪里,还剩下什么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我小时候,禁炮令已经下到每条街道,逢年过节小区楼底下会贴上红纸黑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除夕夜,在市郊区战备大桥附近,政府会组织大型的烟花演出,市民们挤挤攘攘,小孩们被爸爸扛在肩头,抱在怀里,情侣们手挽手,肩靠肩,好不热闹。小时候总央着父母带我去,看烟花绽放,爆竹声声。也有去不了的时候,就爬上高高的窗台,从防盗窗的夹缝里探头出去,看天空被渲染出不一样的色彩,看难得一见的明光缤纷。
再长大一些,大型的烟花演出也陆陆续续取消了。后来,也渐渐对于这些昙花一现的美丽失去了兴致。但尽管烟花演出在逐年减少,但在政府的努力下,还是一点一点的将年味办的有声有色。
从大街小巷,到广场公园,年被一点一点装饰起来。
夜晚满满的节日的氛围红灯笼最是喜气昂扬,也是中国人认为的好福气,好彩头。年近年关,几乎全城都挂上了红灯笼,一到夜晚,彩灯万丈。
“财源广进”挂饰中国人惯有“家”的情结。
我是家里辈分最小的,被宠着惯着长大,小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年岁渐长,越发觉得岁月不待人。从父亲母亲日益增多的白发,外公外婆日益佝偻的背和蹒跚的步伐,从舅妈姨妈讨论的话题开始从工作压力到退休以后的安排,匆匆二十载,于我而言是起步,于长辈而言,是年岁厚重的馈赠。
年夜饭成了一年中难得的团聚。
家里的长辈年纪越来越大,于是小辈们决定取消在家张罗年夜饭,选择到餐厅团圆,也因此,近几年家族里的长辈我的姑婆,也决定跟我们全家一起过团圆年。
老人在,福气在全家聚在一起,最是热闹喜庆。
谈天的内容从学业到工作,从工作到生活,无微不至。一年没见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聚在一起是有说不完的话的。亲人的团聚,才是年味所在吧。
但与我而言,年味终究还是淡了。
犹记小时候,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一年中过得最隆重的日子。清晨要早起将家里仔仔细细清扫一遍,尤其是妈妈反复交代的扫地要从房屋四角往内扫。下午沐浴清洁过后要换上妈妈提前买好的,偷偷藏在柜子里的新衣服新鞋子。将门框贴着的旧对联撕掉,换上一副崭新漂亮的新对联,再将福端端正正的贴在门上。然后去到外公外婆家吃团圆饭。不足一百平米的房子里挤了十几个人。长辈们有的在厨房里烧菜,有的忙着泡茶,剩下的我们几个盘腿坐在沙发上嗑瓜子,间或帮帮忙跑跑腿,等着吃饭。开饭前要祭拜阿祖,烧金纸。小时候我最喜欢帮着烧金纸,热腾腾、红艳艳的火光,一片喜气洋洋的和乐。那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一天,长辈们都齐聚一堂,哥哥们也都回家,大人们喝点小酒,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话,而只有那天,我可以痛痛快快的喝饮料不会被妈妈教育。在那一天,所有事情都充满了仪式感。比如上饭桌的第一口菜必须是芥菜,比如吃完饭必须吃一口年糕,或是吃鱼不要翻鱼身要把骨头夹起来等等等等,也许年味,传统就是在这些细细碎碎的小细节中,被一点一点的传承了下来。
古城里卖年饰的老店古城可以说是年味最最浓郁的地方了,可以说,古城是最先感受到年味的地方了。古城里的居民大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经营着一些最简单的生意,或是编织竹器,或是古早味等等,但一到年关将至,他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在店铺前摆上对联、灯笼等等春节节日用品,在古老的香港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青砖红瓦,苔青点点,这条古街见过无数个花谢花开,春去秋来,他见过数千年前除夕夜的热闹纷呈,也见过今天春节往来络绎的游客。五百多年前的石牌坊依旧平静的伫立着,时代的轮轴在不停歇的向前行驶着,它是否也会记得过去那些从它面前走过的人们,而他们所在的时代,春节又是如何的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古城里也都装饰上灯笼有些记忆,被时光湮灭,交还给岁月。匆匆二十载,我也遗憾,对于“年”,越来越少的期待,对于民俗,越来越敷衍的态度。
我们好像总是很匆忙,匆忙到失去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
过去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现在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就连年夜饭,全家团聚的时刻,也都有大半的事情在埋头看手机。而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也会有突然觉得“没那么开心”的时候。小时候在外婆家吃年夜饭,饭毕后全家人挤在不足一百平的老房子内闹闹哄哄的看春晚,那时候领到两百块钱的红包都要小心翼翼的压在枕头底下,到大年初一再放进柜子里偷偷攒着,那个时候的快乐是生活的每个细节的放大,是一点点小惊喜就能绽放出烟花的绚烂。而长大后的年甚至让人觉得疲累。繁重的生活压力,亲戚朋友无休止的盘问,从关心出发的道德绑架,到底是我们变了,还是年味变了?
漳州古城文化保护区我想年味没变吧,那些相聚的时刻,那些拥抱和思念都是真的,那些关心和在意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是我们匆匆长大,不复单纯明媚。但我们依然要过好每一个年,尽管我们都在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变老,我们总要记得些什么,记住从前的快乐和生活琐碎的幸福,才能在以后两鬓斑白,坐在公园里晒太阳摇扇子的时候,能拿出来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