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芸豆和小麦粉---很多读后感

2018-01-21  本文已影响4人  我喜欢的你是蔚蓝色的

想记录一下回家看的电影和书籍和自己的心理历程。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好。想起来在自己两年前一旦想起来要写什么的时候,都是在目所能及的地方找一个东西的名字,以那个名字作为文章的名字。真是很任性了。所以现在再回去看到“黑加仑与玫瑰金”这样的名字,心底里都是说不清楚的情绪。

上个星期开始重新读红楼梦。以前都是大略的读,故事早就是烂熟于心的了,再回来读。总是在想些别的事情。前晚跟朋友感慨自己好像不再喜欢红楼梦了,结果昨晚看到第十一回了,想去把那句话撤回,感觉自己,还是很喜欢红楼梦。说不清楚的喜欢。

今天趁着支付宝还有钱,一口气办了kindle的会员也买了很多的书。什么样的都有。青春文学,评论文学,历史小说,武侠小说,散文集等等。

晚上看了你的名字。突然很想自己在家里学素描了。感觉试一试大概也挺好。

----------------------------------------------------------------------------------------

从北京开往南京的动车上读了《在轮下》。

一路上的天都是阴冷的。到济南的时候,雾霾重到看不清窗外。读到男主角收到考到第二名的好消息的时候,我停了一下,很开心。再然后是好朋友辍学的部分,之后就没有停过,一直读到了最后。

读之前看了看买书的评论,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开始关注黑塞。读的时候觉得这并不是黑塞同时期最好的一本书,毕竟我最爱的还是《德米安》。但是在读的时候,那些来自一百多年前的感同身受却是很不陌生的。

想了想自己也很长一段时间被周围人的虚荣包围和驱使,即使现在有时候也会被困扰。被“可能会被碾在轮下“的恐惧支配,会怀疑自己,会问自己有时候的选择到底有没有意义。感觉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这种恐惧所支配而变成一个很无聊很功利的人。现在再看,当时有些很蠢的决定也都有了解释。

一个人逃避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是真的很可怕的,想要拼命漠视自己喜欢的,而因为父母,老师和朋友去选择与爱好截然不同的路的时候,才是真正在轮下吧。

----------------------------------------------------------------------------------------

公司的sharing上面有人提到未来会不会因为大数据侵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导致个人的行为被别人控制,并且举例了《创造101》各种综艺节目来说明现代社会的肤浅。

当时觉得很好笑。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大概是convenient sample了。把自己身边的例子投射为整个社会的现状。而且我觉得这种恐慌,大概是源于对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不信任。如果一个人有自由的灵魂,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又为什么会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呢。很好笑。本身处于肤浅的潮流中无法脱身并且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人,偶尔挣扎着思考这类的问题,也是一种进步?

我回去看了看当时我写的在伯克利上C100的时候,prof在第一节课针对AI说话。他说,他对整个社会的趋势有着非常positive的态度。从他的角度来说,人类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知识是无尽的,人类也一直在进步。但是他的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会的和他想传承的教给我们,让我们去改变未来和驱使未来更好,而不是被AI取代。所以他也是分外谨慎地开始这一门课,因为他在即将开始的时代里,握着这个时代的命脉,就是我们。

现在来看,他当时说的很对。至少当时坐在台下的我们,对AI,对自己,对未来都有信心,都有着清晰的不同的看法,

这大概也是我一直在追寻的。

这些天很忙,都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周末终于可以坐在桌前看书,却觉得不是很能安静下来。

每天4号线转13号线,穿过长长的地下通道。 我一面觉得来来往往的面无表情的人流,配上“充满希望”的地下通道的音乐,很像是监狱里早上出操;一面在想着离我很远的太平洋的那边的我的同伴们,在积极地改变世界。而我,混在出操的人群里,去做跟我的梦想背离的事情。

很伤心。

在海口的最后一晚,和纯纯从海边走回家。我跟他说,现在有时候有一种很无力的心累。就好像是怀揣着站在队首的能力和梦想,却被迫站在队尾有的没的去做些东西。这太不“我”了吧。

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挺过这一年。去MIT,或者去CMU,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