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的童年之大山里砍柴
我们总是会有一种错觉,小时候记忆里很大的东西长大了之后发现很小。就像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长大了发现父亲个子可能很大但是肯定和高不沾边。也有一种东西,小时候觉得很大,长大了发现更大!就是山里孩子对大山的感触。
这大山里曾经有过豺狼虎豹,小时候总听奶奶说野兽吃人的故事,也有年纪大些的爷爷伯伯说自己亲眼见过什么什么野兽的故事。那会儿除了好奇以外还有恐惧,更加深了我们对大山的仰望感。
有时候会很可笑,这些故事可能是真的,但我们长大了总觉得是假的。因为我们长大了发现山里最大的野兽可能是几头野猪,豺狼虎豹熊瞎子那都是得去动物园看的。我们这代人可以想象我们的下一代人,我们给他们讲我们小时候最有钱的家庭才点的起煤油灯和蜡烛,我们的电视那会儿还是黑白电视,我们的孩子小时候一定很好奇,长大了就会和我们一样难免生出同样的怀疑。电视真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煤油灯是什么样子的?上一代人吃的苦是真的吗?
关于这大山,我太爷爷小时候指着它说,你看得到山腰那块儿没有被树木遮挡的地方吗?那就是我们的老家。我们曾经住在那个大山里头!太爷爷以为他们已经搬出了大山里了。但我长大了走出去了才发现,太爷爷还在大山里,一直都在大山里。
这大山几百年前还是原始森林,野兽咆哮山林,参天古木森森,大河蜿蜒水雾腾罩,我的先辈祖宗从肥沃的平原迁徙至此,带着对长江的恐惧,在此和野兽争抢出来一片地盘。开始刀耕火种,逐渐站稳一方,变成了边荒蛮族,无拘无束,纵然有收税的长辫子恐怕也不敢走进
这深山老林。
这大山因为集体生活,野兽是早已没了的,稍微泥土根深的地方都已经被开成了土地,但是那些贫瘠又危险的地方还是山林,或是太过陡峭,或是泥土太欠,或是太过偏狭,总之,总之能给我们砍柴的就是这些地方。倒是也有平坦的山林,则多是种了些木材,砍了自己家的看运气,运气好家长开心就骂几句,家长心情不好则挨打。砍了别人家的?轻则挨打,重则挨打的更狠些。当然,你要能人不知鬼不觉偷砍回家,大人指不定还能笑笑。
所以能砍的就那么几块地,离河滩近的早被砍的一干二净了,离河滩远的则还能剩些。小孩儿能砍多少柴嘛,我那会儿就是跟着大孩子觉得好玩热闹,砍一根儿回家也能被大人夸奖。多划算的买卖,大孩子们不光砍柴,还得带着放牛。牛赶到一些荒坡上,轮流值班去看看有没有跑去祸害庄稼,守住几个要塞就行,然后剩余的人则玩各种野蛮游戏。
玩累了就去找柴,力气大的帮力气小的,直到大家都砍好柴,把枝桠削干净了只留树干,截断成合适长度,再找两根构皮藤,捆住两头,一回柴就算砍好了。我当时个子最小,所以我只需要一根稍大些的柴儿就好了。更简单了,藤子都省了。但我还是会拖着藤子,那小小的少年,肩上扛着一根死去的树,手里拖着几根死去的藤儿,倔犟而坚毅的跟着大部队,偶尔抹抹鼻涕,提提裤子,换一个肩膀扛树,当部队里谁的柴垮了,藤断了,就递过去一根儿藤,大家也就放下柴休息,等他重新捆好后继续回家。牛儿们吃饱了茅草回家路上基本上不需要怎么管,撵到路上自己就知道回家的路了。有岔路的地方都有围栏,上去的时候都会被我们带上。偶尔有两头牛边回家还会打打架,牛主人就把柴丢了去撵牛,耽误回家可是大罪,往往就是一顿树枝抽在牛屁股上。遇到倔牛就拿石头砸,吃痛了总会听话的。
写着这些还能听到砍柴的丁丁声在脑海里响起来,还有牛群的喘息和奔走声响起……补充一下,这个丁丁是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丁丁。(谐音:蒸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