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年庚遥

|火柴

以往,在买东西的时候我常常冒出一些想法,这个东西干嘛要设计成这样,完全用得就是挑战人类日常的思维逻辑。比如小的时候,我常常抱怨皂盒,不是没有漏水的地方,就是漏水没法携带;水杯呢,不是轻巧但不保温就是保温但是太沉,满足多种需求的产品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当供需变化的时候,人们的脑子也就开始转了,无论如何,只要你肯去找,总有人已经帮你设计好了你心中的某种虚拟勾画,等着你消费,比如时隔多年,当我真的在茫茫皂盒海洋中捞到了一个既有封闭性又漏水的皂盒,我记得当时就感叹了一句:擦,人类的智慧真伟大。

这是产品的魅力,也是产品经理的幕后光环。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虽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但是我个人感觉,这种思维带来的价值或是附加价值,在日后绝对都能同样让人成就感爆棚。

回到这本书。其实它并不是在告诉大家怎么做,而是告诉我们,作者的那些时候,都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真正的方法性的东西是不可能通过文字去契入内心的,所以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历的我来说,很多东西都不得不浅尝辄止了。下面也是胡乱想法中的一些小总结。

我看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就像两山之间一河之上的一座桥,没有这座桥难道过不了河吗?当然也可以过,但大概要颇费万倍周章了。有产品经理游走在前后端两座大山之间,效率就会提高太多,但这里需要这个桥梁为了产出不断协调各色人等,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确实比较煎熬,锅嘛,总要背,也总得扔出去给该接的人。不同呢?没人会说桥的坏话,但是估计产品经理挨得骂不会少。

谁生的孩子谁爱,大家生的孩子才能大家爱

以前我总觉得,一部分同类互联网产品基本上玩法都差不多,也有一部分新奇玩意是以前从没想到过的,呼啦一下就火了。所以就胡乱总结为,不是互相“抄”,就是某个人一拍脑门的创举。学广告多了,总是误认为需求是被创造的。要说也没错,需求确实可以被创造,但那是用户积累之后的事儿了。想创造需求,首先得让人来,让人来的前提呢,就是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做好产品的捷径也许首先就是不要去臆测用户的情况,产品经理可以去体会真正的用户,同时也要让用户自己大声说,表达自己的需要。但是这些需要是不是都要去实现呢?这就是考验主观决断力的时刻,也许是某个头儿的一个拍板,也许是一个团队的争吵出来的结晶。结果往往是100个需求留下10个,最后完完整整实现了俩,但是就是这俩,力量就已经不单薄了。

同时,做产品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格局。你去集大家之成孕育出一个孩子,不能只有一只眼睛、一张嘴,不管是不是一出生就是个美人帅哥胚子,至少要是个囫囵个儿的人。完整的孩子,总是可爱的。同理,产品也要是个完整的产品,早期揪住细节不放,个别死扣,浪费资源、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所有人的生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