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改唐诗

2023-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横秋归雁

今日读到王维诗一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的大意如下:

天气转凉,山色变得郁郁苍苍,秋水每日缓缓流淌。我站在柴门外,拄着杖,迎着风,听那蝉儿鸣唱在暮色中。渡口边,夕阳就要落山;村庄里,升起一缕炊烟。而此刻,似“接舆”的裴迪喝醉了酒,正狂歌在似“五柳先生”的我的面前。

将这首诗诵读几遍之后,突发奇想,是否可以写成这样呢?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看上去,似乎并不违和,只是将颔联和颈联的顺序调换了一下而已。

原诗的写作顺序为:景——人——景——人。经改动后,变为:景——景——人——人。

改动之后,自觉语句也很顺畅,意思也很和谐。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有何深意?改动后,意境究竟有没有变化呢?

细究之下,还是有些差别。

原诗中,首联写山水秋景,颈联写河村暮色,寒山,秋水,落日,孤烟,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田园图画。诗人则置身画中,倚仗临风,听蝉鸣,赏落日,望炊烟,安静闲逸,散淡潇洒。诗的重点,似在表达诗人的情绪。诗人仿佛已经和美景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静谧。

正在此时,醉酒的裴迪出现了,他高声地唱着歌,一副狂放不羁的样子,像是一个闯入者,扰乱了诗人的宁静。

景色有静有动,诗人和朋友也是一静一动。静静赏景的诗人,忽然看到了放歌的朋友,不但不恼怒,反而更加高兴。友人的热烈狂歌,给这宁静的傍晚增添了几许欢乐。二人虽个性不同,但同是超然物外,相亲相近。美景当前,你放歌,我静赏,你像接舆,我似五柳,真是一对好朋友。

改动之后,人物的重点放在了诗人和朋友身上。美景如画,二人同游画中。山水中,夕阳下,一个静待日落,一个醉里狂歌,一个沉静,一个狂热,一个“五柳”,一个“接舆”,都是高洁之士,写诗相酬互和,好不乐哉!

以上乃一家之言,不懂韵律,胡乱改之,自娱自乐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