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与知音(曹娅原文摘抄)
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棋逢对手,乐逢知音。然世间最难得的也是对手与知音。
关于知音最早的记载出自《列子·汤问》里“高山流水”之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嵋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遂把钟子期引为之己,后来钟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生不复鼓琴。
今《高山流水》之曲由此而来,然其本音已不可复闻,后世鼓之,终失原味,盖没有像俞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对手。一般而言,知音之情较多地产生于两个高逸之士之间。阳春白雪,和者必寡,一个人站的越高,知音就难寻觅。
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在武侠小说倒能窥点踪影。金庸小说里,以琴萧合奏《笑傲江湖》曲的刘正风与曲洋便是。从世俗眼光看,刘正风与曲洋分属正邪两派,本应势不两立,然二人均有着对乐理和人生的高度理解,在琴萧相和中进行着灵魂的对话。这样两颗灵魂早已超越了小我与世俗,与自然合为一体。然这种情感却为世俗所不容。在所谓正教的淫威逼迫下,刘正风为了友谊,而不惜以全家人之性命相陪,曲洋不愿累及好友,挺身而出,两人面对滔滔俗流,最后一次合奏《笑傲江湖》,曲罢相视一笑自殁而亡,真正应了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
陆抗和羊祜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虽是死对头,但同时又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勿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
向阳与稽康亦是如此。他们都是竹林七贤中的达士俊杰,然二人在学术观点上却大相径庭。稽康主张“无”的哲学,以“清虚静态,少思寡欲”为养生之法,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向秀则认为“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当节之以礼耳。”他主张满足口腹之欲,提倡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生活相协调。两人经常展开辩论,不分轩轾,他们辩论的内容,有明确标题的就有《黄门狼向子期难养生论》与《康答难养生论》。但学术观点的分歧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反而使他们惺惺相惜。
鲁迅先生更为瞿秋白先生写下那句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是啊,人生若能得一知己,夫复何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