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你的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每个人的生活不应该只有钢铁森林的冰冷,还应该有柔美的诗乡,快意的江湖,遥远的远方。
小五是我潜水认识的一个小伙伴,算是一个“全能型”的户外达人,登山,徒步,潜水,滑雪都有涉足,交际圈广泛。
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在成都开了一个青年旅舍,让我帮他宣传宣传。
我说:我这是美食公众号啊!怎么宣传青旅?
他很理直气壮地说:美食公众号怎么了。我这也有美食,来了我这可以吃到成都人自己做的老火锅,虽然是个青旅,但是就像家一样。
我想:是啊,虽然是个青旅,但是也可以像家一样温暖。
在凛冽的冬季,回不到家的远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围着餐桌坐在一起,中间摆着热气滚滚的牛油火锅,火红的辣椒随着温度的升高翻滚着。
小五说:成都的火锅首重底料,一份好的火锅底料才能煮出一份好的火锅汤。
为此我特意向他学习了火锅底料的做法,如下——
火锅底料的炒制(以5份锅底料计)
原料:菜油2500克、牛油1500克、郫县豆瓣1500克、干辣椒250克、生姜100克、大蒜200克、大葱300克、冰糖150克、醪糟汁500克、八角100克、三奈50克、桂皮50克、小茴50克、草果25克、紫草25克、香叶10克、香草10克、公丁香5克。
制法:
1、菜油先炼熟;牛油切成小块;郫县豆瓣剁细;干辣椒入沸水锅中煮约2分钟后,捞出绞成茸,即成糍粑辣椒;生姜拍破;大蒜去皮剥成瓣;大葱挽结;冰糖敲碎;八角、三奈、桂皮掰成小块;草果拍破。
2、炒锅置中火上,炙锅后倒入菜油烧热,放入牛油熬化,投入生姜、蒜瓣、葱结爆香,接着下入郫县豆瓣和糍粑辣椒,转用小火慢慢炒约1~1?5小时,至豆瓣水气炒干、香气四溢且辣椒微微发白时,拣出锅中葱结不用。
3、随即下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紫草、香叶、香草、公丁香等,继续用小火炒约15~20分钟,至锅中香料色泽变深时,下入冰糖、醪糟汁,用小火慢慢熬至醪糟汁中的水分完全蒸发,这时将锅端离火口,加盖焐至锅中原料冷却,即成火锅底。
火锅底料炒制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在火锅底料的炒制过程中一定要用小火,这样一是可避免将原料炒煳,二是可使原料内部的香味和色素等充分渗出。
2、炒制过程中还要用手勺或锅铲不停地翻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并避免粘锅。
3、火锅底料中加入的郫县豆瓣主要用于提味,而糍粑辣椒则主要用于提色,不过两者均要慢慢炒干水气,这样才能使其味道和色素充分地溶于油中。
4、火锅底料中加入冰糖可以起到“亮”汤汁的作用。而加入醪糟汁,则为的是促使豆瓣和辣椒中的辣味、香料中的香味充分渗出并溶入油中。此外,加入醪糟汁还可起到调和诸味并除去某些香料中苦涩味的作用。
5、火锅底料中加入香料无疑是为了增香?其中加入的ci草是为了增加红色?,但香料的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会产生苦涩味。同时,所加香料的种类也不宜过多,以加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等常用香料为主,再加入少量其它香料辅助即可。注意,通常火锅底料中所加入的香料要比调制卤水时所加入的香料为少。
上面是火锅底料的炒制,而火锅汤的种类就多了,最常见的就是牛油火锅,用的是牛大腿骨熬制的,也有猪骨汤锅,不过汤锅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
当然一份好的料碟也会让食物的味道“锦上添花”:一碗油碟,放点香菜,葱花,蒜泥,小米辣,这样一份最标准的成都火锅料碟就完成了。
肥牛,羊肉卷,连片毛肚,脑花,串串……下锅翻腾个几十秒钟,捞起来放到油碟里一沾,瞬间变得红淋淋的,吃一口那个爽劲简直不可言喻,再来一口冰镇啤酒,那个滋味就如同冰火两重天的考验,让人欲罢不能。
成都火锅的辣是那种“内辣”,不像北方的火锅,吃的嘴上辣乎乎的,成都火锅的辣是吃完以后感觉心里有一股火在燃烧,欲火焚身的那种暖辣。

过一会,火锅蒸腾出来的热气就慢慢的爬满窗户,外面是川流不息的城市,屋子里是满屋的温暖。
小五的成都鹿儿岛青年旅舍里有一条叫“果冻”的纯白色二哈,每次有客人去的时候,“果冻”都会亲昵的跑过去蹭腿。而且楼顶有个花园,等到夏天的时候可以搬到楼顶去吃火锅看星星。

小五说:其实我们心里的远方很简单,有一壶暖胃的酒慰风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诉峥嵘,有一顿可口的美食待朋友,最后再有一群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来认识。
原来在青旅的这一顿成都火锅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家的温暖。
如果你是在成都,或者想去成都游玩,不妨慢下脚步,去吃一顿成都火锅,去认识一下五湖四海的朋友。
小五是个有酒有故事的人,他在成都等风更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