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光岁月拾遗金色梧桐

月夜

2021-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伯淳

圆月挂在天空,遥远而又清冷。对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本就如此。所以我一直坚信,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是写出了月的清冷。

我生在农村,对于月夜的体悟是多层次的、丰富的。首先它绝不只有清冷,它随着我的心情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月夜没有变,变的是我心。

月夜是温暖。

在我很小的时候,还住在老屋里,院子不大,但围墙很高。那是父亲的缘故,他总说院墙高了才安全。其实我知道,他是缺乏安全感。爷爷死的太早,在他不足一岁的时候,便上了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这是父亲总感觉心里不踏实的原因吧。

那时候在那个偏远的山村,电是阶段性供应的,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夜晚我们总在一片漆黑中度过。油灯那微弱的灯光,让人心悸。而月光变成了我们希望的源泉。

那些日子里,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日子。我们将门紧闭,拿着板凳,依靠着土墙,痴痴地打量着那挂在空中的圆月。听着母亲讲着嫦娥和月桂树的故事。

记忆中,那时候的圆月,是那么的大,里面的影像还是那么的清晰,或许是由于年龄小,视力比较好的缘故吧。母亲指着圆月,给我们描述着那一树,一人,一兔。听着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心神驰往,那时候真的以为,月亮上便住着美丽的仙子。我们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幻想着那一天自己也能举界飞升,去一探那富有传奇的景致。想着想着,也便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只有我与父母,还有我最爱的妹妹,我们一家人,憧憬着各自的美好,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们这一家人,幸福而又温暖。

月夜是希望。

那便是中秋了,我们期盼着晴空万里的中秋夜,因为那样,我们便可以一起赏月吃月饼了。按照习俗,这天晚上是要礼拜月亮的,母亲说可以将自己美好的希望,向美丽的嫦娥仙子诉说,她会在这晚上,记录所有人的希望,并帮他们一一实现。

这一天,假如天气较好,早早的我们变准备好供桌,摆好水果、月饼、香炉,坐在院子里,盯着东南角的那片天空,期盼着月亮的到来。

可是往往等得很焦急,等啊等,那月儿就是不上来。曾经我很是怨恨父亲,是他将土墙筑得那么高,月儿爬呀爬,总是很吃力地爬将上来。想来别人家的矮墙,总是能比我们家更早的看见月亮,更早的许上愿……

月儿终于爬上高高的土墙,挂在红椿树的枝头,爬累了,把在那里休息了起来。我立即点燃香,虔诚地许起愿来,只见那悠悠的青烟,一丝丝、一缕缕,飘向远远的空中,带着我们的希望……

结束祭拜,便是讲故事、吃月饼的时间。这时候便成了母亲的专场,她讲着那些我们久听不厌的情节,革命传奇、历史人物、神鬼志怪,无所不包。很多都是本地代代相传的故事,更显它的真实。

吃完月饼,讲完故事,我们久久不愿散去,只是盯着那明月,寄托着自己的希望……

月夜是离愁。

那年大学毕业,七月的夜,屋中烦闷不堪,我便搬出凳子坐在了屋外。只见,明月高悬,霜染层林。一下子,凉风习习吹来,我猛地打了个冷颤,山风可真凉。

那段时间,是最痛苦的。四年的时间让我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想着曾经的过往,一幕幕就像发生在昨天,那些人或可爱或迷人,那些事或苦恼或惆怅,不过都是那么的让我无法割舍。

我在手机中放着那首唐朝乐队的《月梦》,歌词响起,在山风中或大或小,或近或远……

夜色寂沉沉/银霜茫茫/玉魂飘散落/几多凄凉/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你在何方/珠碎点点清/玉水河塘/鳞鳞月破去/心泉摇晃/今宵对昨夜/明空浩荡/残思追穹方/月已西往……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恰似离愁别恨……

月夜,无论是温暖、是希望、是离愁,总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那轮,总是挂在那里,千百年不变,风催也不动,它冷眼旁观,看尽了多了悲欢离合,看尽了多少古今兴替之事。

它可能会变,但作为人,穷其一生,却也等不到它变的那一刻。变与不变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突然感觉到了人的渺小,蚍蜉撼树,是人们对于不自量力的嘲笑,孰不知,在自然面前,我们作为一个有寿命的人,何尝不是短暂的可怜。

我们在嘲笑蚍蜉的同时,或许它正偷着乐哩!原来,就算强如人类,也是夜郎自大,以五十步笑百步,可怜……可悲……可叹。

此刻,我仿佛顿悟了,我心向明月,明月便照我心,通透、无瑕。

永远有多远?何必纠结这些呢,此刻,刹那便是永恒……

我,只争朝夕。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