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还在继续骗人吗?
所有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过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老板让销售员把梳子卖给和尚,有的营销员死也卖不出去,有的人刻成功德梳给寺庙做纪念品,卖了几千把
告诉你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勇于创新
在几乎所有的公司培训职场类课程上,我们都能看见这个故事
但用今天视角来仔细想想,实际上和尚本来就不是梳子这个产品的目标群体,不是吗?你把梳子卖给和尚,本质是忽悠对方
就算说到方法二,本质上是利用了人们的思维漏洞,因为有一万种更好的纪念品可以取代梳子,现实生活中,大家回忆下寺庙的纪念品都是哪些?大多是佛珠之类既有大众普适性,又代有宗教色彩的商品,怎么选,寺庙主持也是不会选你家的梳子的。
其实这个真理,大多是传销公司宣扬的,因为他们大多卖的是保健品,养生品等, 属于看起来有点用,但本身又确实无法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
喝了不会死人,但指望他治什么病也是没戏
所以这些产品的销售,全靠挖掘营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产品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要你花十倍的功夫去推销去忽悠
实际市场中,产品往往是对应需求服务的
在现代商业社会 推销这个过程更是逐渐被放小的环节
品牌的建立,口碑的传播,寻找目标用户,后续的服务,用户数据的搜集,现在这些环节被更加重视了
用现在人的视角看,为什么要把梳子卖给和尚呢?我应该先思考我的客户在哪,然后是我们的产品定位如何,卖给小女生?还是职场白领?梳子使用寿命有限,是否要提供后续服务?又有哪些后续服务可以提供?如何促使用户去传播我们的品牌?
与其天天研究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样的小聪明,不如踏踏实实研究这些看起来朴实的大智慧
所以大家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时刻记得想一想
究竟是你的方法不对没努力,还是你们的产品对于大部分用户,就像和尚面前的梳子呢?
对了,再说一个小趣事
封面拍摄于之前释永信访问美国苹果公司期间
方丈大师去了谷歌和苹果总部后谈了一下感受:“谷歌就像少林功夫,是术;苹果更接近少林禅,是道”
看看,看看,出家人现在并不好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