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常见的冥想技术——“KY年度巨献:如何让情绪收放自如?”的读
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用扫描身体的方法做冥想,因为只有那样我的意识才不会到处乱跑。今天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关于两种常见的冥想技术的介绍,觉得很科学,很易懂,就在此介绍一下。作为自己练习时参考的笔记。
一、冥想不是什么?
在介绍这两种方法之前,先说一下冥想不是什么,纠正几个错误的认识。
1、冥想不是思考:对冥想的第一个误解是误以为冥想是坐在那儿,专注的梳理自己的念头和想法。不,冥想不做这个。
2、冥想不是白日梦:冥想的过程也不是发呆、不是坐在那享受在各种念头中徜徉。
3、冥想也不一定是什么都不想:不是所有的冥想技术都练习让大脑达到完全放空的状态。那是有些冥想技术会做的,但它并不是最受实证支持的冥想技术。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获得一些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的好的结果,你选择的冥想技术最好不是练习放空。
二、两种常见的冥想技术
1、注意力聚焦技术(Focused Attention)
它要求练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目标上。这种冥想技术会锻炼3种认知过程,a)监控自己的注意力,及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偏离了目标;b)把注意力从分散自己的东西上“解开”;c)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目标上。
用专家的话说,这种技术就仿佛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每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车子偏离了路中间的位置,我们就拉动方向盘,重新让车开到马路中间。
大量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这种冥想技术会改变我们大脑区域的活跃情况。注意力聚焦类型的冥想练习,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维持专注的能力;人们在有选择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上,也会做得更出色;有研究发现,长期练习这种冥想的和尚,能够用左眼和右眼分别看两张图片,而同时维持它们的图像在脑海中(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这是选择性分配注意力和维持注意力改善的表现。
更有意思的事,研究发现,长期练习这种冥想技术,人们会更少地“自动化”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那些可能干扰到注意力集中的刺激,大脑的活跃状况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少“一遇到事情就立刻作出情绪反应”,而会与之保持一个暂停的时间距离。这被称为情绪“去自动化”的过程。用大白话翻译的话,就是更少情绪化的意思了。
2、冥想技术是开放式观察技术(Open Monitoring)
在这种练习中,注意力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人们只是对自己每一个时刻的身心变化保持一种客观的观察。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某种感受、念头升起时,练习者被要求对它们不做任何反应,不批判、不压抑、不把注意力黏着在任何一个所观察的现象上、不做更多追究。假如练习者意识到自己做出了反应,则把这种反应本身也作为观察的对象来看待。比如,正念减压就是一种为期8周的结构性的开发式观察冥想训练。
长期的开放式观察冥想练习,也被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会改变我们大脑的活动方式。它能给人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提高我们“情绪的灵活度(Emotional Flexibility)”。
很多时候,我们会仿佛(卡在了)某种情绪刺激中,反复咀嚼它、反复感受到它带来的痛苦。但在练习开放式观察冥想的过程中,我们被要求“不把任何一种感受或念头放在特别首要的位置”,我们一时同仁的对待他们,在当下这一刻观察到了它们的升起、然后就立刻抛下他们离开。
同时,我们也练习不做反应、一时同仁地接纳自己在每一个时刻、当时当刻升起的一切身心现象,这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觉察到每个感受、念头的存在——大量研究证明,仅仅是标识出某种情绪感受的存在,就能够显著降低它存在的时间长度、和激烈程度。
因此,长期的开放式观察冥想练习者,能够极大提高他们投入、以及抽离某种感受的能力。他们更少被某一种情绪刺激困住,能够在情绪感受上更为灵活、收放自如。
这两种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易操作的,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有针对性的练习使用。
注:摘抄自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