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

城市记忆‖聊一聊寿光的“开发区”“四环路”“老东环”及其他

2022-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卜祥山

纵观城市发展的过程,规模扩大、扩张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就拿寿光城来说,“解放前”城墙一圈不过三里半,就在那一块高地上窝着。再后来扒了城墙“五关城里”(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小东关)凑一块,面积也是小的可怜。

再后来政府机关从高地上搬下来,开始铺摊子,公私合营鼓励进城办厂,虽然那时没有“开发区”这个词,西关、五路口是工厂、作坊的聚集地,已经是寿光最早的“开发区”了。

再后来有了城南工业区,城南工业区俨然成了当时寿光的“副中心”。(算是比较像样的开发区了)由此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八十年代,寿光县城有了“环”,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四环已经环不住了!又套上了三个新“环”。“新东环”,“新北环”,“新西环”,南环没动。

最近几年,这几个环又“过时了”!于是继续“套环”!什么西二环,大西环,南外环,东外环,北外环……一环、一环、又一环……

现在的银海路就是当时的东环路,正因为寿光的中心街改成了渤海路,于是寿光的路名开始和海较上劲了!渤海路、银海路、金海路、黄海路……

现在来看银海路,哪里还能寻到当初“东环路”的影子?从银海路往东二十多里路才是现在的“新东环”。

你看!城市扩张的多少倍?!

八十年代,东环路(银海路)以东是寿光开发区,基本是“荒郊野坡”。当时开发区是“新生事物”,招商引资在开发区建厂,还记得“中外合作寿光人造板厂”吗?当时可了不得!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了寿光!新鲜事啊!组团去看热闹,比去动物园都热情高涨。

那时的东环路又窄又难走,晚上还没有路灯,北面修到现在的“健康街”就到头了,再往北是沙子路,走到头是刘旺老嫲嫲坟,坟前一条道通到大仓。

东环路东的开发区,印象中除了人造板厂竟然想不起还有什么企业了,除了板厂也就记得路西的妇幼保健院,濰博路口的“红房子”,张飞勒马看古槐的旁边除了砖头就是柴火垛……消防队东边是一片大田。

当时的东环路其实“环不起来”,南边有火车站挡着,一个“慢弯”顺进了建新街。也就最近几年益羊铁路改线绕城,铁路废弃后,“银海路”拉直通到了“农圣街”。(老南环)听说还要继续南伸,要一直通到308。(南外环)

寿光整体来说是向东发展,东环路也一路向东,“老东环”“新东环”“东外环”……开发区也跟随着东环路,一次次的往东搬迁,由最初的东环路东,(银海路)再到弥河以西,(金海路)再到东城工业园。(羊田路)

城南工业区的企业经过改制、重组、破产、兼并后所剩无几也分散于各个园区,比如“晨鸣工业园”“东城工业园”“侯镇化工园”“羊口化工园”……

这些园区离市区最近的有十几里路,最远的有一百多里。

由最初的家门口上班,到现在的班车、开车、自行车……自己解决。

那晚去东城,正赶上下班点,往东出城一路顺畅,往西进城车水马龙,弥河桥上挤得水泄不通……下班返程人车嘈杂,一眼看不到头。

上班的路和回家的人……天天如此。

城市发展太快了,跟川剧变脸似的,来回倒腾……

不管是寂静、嘈杂、浮躁、都身不由己,被这座城市裹挟着前行,每个节点都有风景,每个风景都有内容。

歇歇脚,喘口气,还得赶路。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