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圆满沟通
第五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
>> 沟通要求圆满,首先必须在真实性质之外,考虑其妥当性。
【此处妥当性,应指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尤其沟通对象的可能反应而提前避开或应对。真实而不妥当,沟通也难以顺畅。】
>> 希望走出具有华人特色的管理之路,必须在沟通、领导、激励这三方面多下功夫,确实掌握中国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习性,才能合理而有效的进行管理。
>> 管理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便是“控制其差异性”。任何差异都值得注意。采用合理的成本和方法,来加以控制,使差异的变化合乎控制的标准。
【沟通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以牵引资源的使用,来达到既定的最终目的。沟通过程即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沟通不畅必然会导致信息流转不畅,所以,沟通需如水流动,遇坡则下,遇石则绕,遇尘则覆,直奔目标而去。】
>> 第一,不明言才不致使自己站在亮处,曝光太多,让人家一目了然,很容易加以掌握,甚至抓住弱点。明言的人,把什么事情都说出来,在中国人眼里,真是十足的“口没遮拦”,不但可怕,而且迟早被人家套得光光的,落得什么筹码都没有,任人摆布。
>> 第二,不明言才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逼死自己。反正话还没有说出嘴,怎么改都可以,才够灵活。明言的人,把话都说清楚了。一旦发现对自己不利,根本没有改变的可能。所有的话都是自己亲口说的,既变更不得,又抵赖不掉,岂不苦恼?又招人笑话。
>> 第三,不明言才能引出对方的本意,因为他搞不清楚底细,才肯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啊,原来如此!明言的人,率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别人就不愿意明确表示不相同的意见,只是口头上顺着明言的人,心里头依然有他自己的念头,奈何他不得。
【所谓不明言,是在情况不明之场所,勿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很不安全的,容易成为出头鸟,别人的靶子。】
>> 会前、会后比较不容易引起面子问题,会议时大家聚集在一起,面子最容易产生问题,当然也最容易出问题,最好会而不议,比较安全。
>> 会议时的见面,属于正式的,随时要分出输赢,而且在那么多人面前,更不容许自己丢人现眼,因此三分情使不出来,反而要故作一切依法,对事不对人,结果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而且更加容易得罪人。
>> 我们的建议,中国式会议最好以“3∶1∶3”的过程来进行。意思是会议如果预计一个小时,大家就要在会前花三个小时来充分沟通,会议时获得一个富于弹性的共识,会后再花费三个小时,依据这个共识来进一步彼此沟通,寻找可行的途径。会前沟通,应该是开会有没有效果的基础,不可以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会议上面,以免造成“会前不用心,开会乱讲话”的恶果。
【凡在正式会议前,应当有个经过事先酝酿过的人人都无意见的基本预案,会议上很快就过去了。若无此预案,而想在会议上轻松通过某个议题,特别是与与会者有具体利益的事项,怕是不容易,想在会议上讨论决定,得耗费多得多的精力。这是共同的人性吧!】
>> 主持人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开会政策:
一是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能不开就不要开。只有必要的会议,才允许召开,以免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造成成本的增加。
二是不容许没有效果的会议,否则要追究申请召集会议者的责任,为什么让会议开得没有效果?使大家对会议不敢掉以轻心,反正到时候看到什么情况再出什么主意,何必会前多操心?或者会前埋头苦思,准备在开会时一鸣惊人,压倒所有同僚,成为主持人的爱将,却又成为大家的共同敌人。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产生会议的反效果,必须加以避免。
三是既不鼓励也不压制大家发言,有话请说,要说到大家都有面子,没有人发脾气的程度,才算发言高手,有资格在会议时发言。否则会前就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告诉承办人员,让他去承担风险。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敢说的人,让他们尝尝一片沉默的可怕,主持人越不开口,大家便越不自在,看以后大家会不会逐渐改善。主持人少说话,大家才不得不开口。主持人爱说话,大家心知肚明,找大家来听训的,开会不过是好听的名堂,省省力气吧!
>> 只要会前充分沟通,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会议时大家依此共识放心地补充和引申,不致当面有过节儿,当然没有人会引起面子问题。这样的会而不议,才属常态,成为中国式管理会议的最佳方式。
>> 既不必在会议中大费唇舌,也不用担心言词得罪同人,引起会议抵制的麻烦。
>> 中国人常把议决看成会议中派系的对决,将通过与否和派系的面子与实力联系在一起,情绪的激动往往取代理性的判断,是议而不决最有力的支撑点。
>> 主持人应该有判断力,却居于尊重大家的立场,并不明显地表现出来。与会人士,应该具有“提出好意见,也能够让大家乐于接受”的本事。
>> 决而行,比较适用于环境稳定、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议案。有些事情大家密切关注,结果如何攸关许多人的利益得失,这时候决而行,比较省力。
>> 决而不行,比较适用于环境变动,或者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议案。
>> 稳定环境中以决而行为本,决而不行为末,站在决而行的立场,来进行决而不行的思考。变动环境则应该以决而行为末,以决而不行为本,站在决而不行的立场,来评估决而行的可能性。
【实际上就是围绕一个明晰的根本目的而行动,稳定环境中各种条件相对恒定,按照决而行的方式,更容易实现根本目的。变动环境中,各种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而要实现那个不变的根本目的,必须要适当调整当初那个会议决定的方式方法,才能避免刻舟求剑的问题发生。】
>> 把决而不行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应着看,便可以看出其中相同的道理:只要为公而不徇私,就是合理的应变;若是为私而非为公,那就相当可怕,必须及时加以制止,以免后患无穷。
>> 公正合理,是人人喜爱的随机应变;徇私舞弊,是人人痛恨的投机取巧。最好辨别清楚,唯有公正合理的决而不行,才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