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思维

敏捷教练之观睛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183人  BigSpirit

工作中,常要与不同的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也常需要判断对方的情绪、思考状态等信息来帮助我们进行有益的响应。说白了,如果在沟通中能够快速觉察对方的情绪与心意,便会少些冲突、甚至是少些尴尬与少些误会。当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辅导团队。(或是也可以试试在狼人杀中的效果^-^)

所谓“观睛”就是根据眼球运动方向来辅助判断对方当时的思考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思考过程会在眼球的动向上反映出来,如果没有特意地控制,这往往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本人不见得会觉察。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往上的眼球方向,通常是进入视觉影像。在拟想画面,也许是过去的情景影像,也许是构画新的、未来的画面情节。中间的眼球方向,通常是进入听觉声音的内在过程。在心里头听到声音,也许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向下的眼球方向,通常是进入感觉、身体触觉、情绪和内言。通常会有情绪、身体的感触、或是跟心情有关的内在对话。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左边往往是过往的记忆;而右边是未来的、未发生的,或在创造或组合中。

1. 视觉回想(VR):脑海里为过去所见的影像或是档案照片。

2. 视觉想象(VC):脑海里在创造新的画面或组合。

3. 听觉回想(AR):回忆过去听过的声音或言语。

4. 听觉想像(AC):倾听从未听过的声音或声音的变化。

5. 听觉用字(AD):内心的话语;内在对话、内言。

6. 内心感受(K):情感的触动或身体触觉、内在感触。

举个例子。如下图,日剧“新闻女郎”中饰演主播的麻生环,她被电视台触职之后,在另一个小地方社区有线电台工作,期间完成的作品参赛得到报导大奖,而颁奖地点就在把她辞掉的原来的大电台。麻生环正在幻想着回去上台领奖致词的风光。

图一:当听到要回去电台领奖。头和眼睛都往上,进入影像,想到电视台的场景。

图二:眼睛持续往上。仍在脑海里看到那豪华风光的场景。

图三:眼睛往右上方。创造与建构新的画面。应是进入她在领奖和致词的画面,而这是未来的、所以有创造的眼球方向。

另外,最后一张图时,她的头偏往右边,这是个创造方向。若连续快放开看这三张图,就会清楚地看到,她的头由偏左上方移动到偏右上方。等于是逐渐由内在画面进入创造新画面,回到以前工作的电视台的场景,看到自己在未来颁奖那一日上台的景象。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针对大多数人,也有两三成的人或许正好相反。作为观察者不能硬套上面的框架,敏锐的观察来自有意的训练,也需要用一些问句来掌握被观察者眼球方向模式,建立基准,然后再进行判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