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散文

ABC理论化解妈妈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坏情绪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心在路上8666

美国心理学家A.Ellis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态度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取名ABC理论,也就是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疗法。

其中需要改变的是人们的错误认知B,也就是非理性信念。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善于发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那么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多不良情绪了。下面一个案例来体验一下改变非理性信念的神奇吧。

事件A是妈妈帮孩子辅导作业,情绪和行为反应C是愤怒、着急、委屈、抱怨、吼叫。其实因为这些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原因不是帮孩子辅导作业这件事,而是我们带来自己的认知在里面。分析其中的非理性信念:

1. 妈妈认为孩子又不会的问题说明孩子上课没好好听课。

2. 妈妈认为,这么简单的题一讲就应该会。

3. 妈妈认为别的孩子都会的,自己家孩子也得会。

4. 妈妈认为爸爸不在家,孩子大小事都是自己管,受累的总是自己!觉得不公平。

我们先来推翻第一个不合理信念:妈妈认为孩子有不会的问题说明孩子上课没好好听课。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可以推理只要上课认真听课,就没有不会的题对吗?这么说来,所有考不了满分的都是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对吗?那该怎么解释连高考状元都不能门门考满分的事实呢?与现实冲突,所以这个不合理信念被推翻,孩子又不会的题不可以说明仅仅归结于上课没有认真听。

接下来推翻第二个不合理信念:妈妈认为,这么简单的题一讲就应该会。

如果真的是这样,妈妈认为简单的题,孩子也要认为简单。那么大学老师认为简单的微积分,讲给妈妈听,妈妈也要觉得很简单吗?事实是我们并不觉得简单,与现实矛盾,不合理信念被推翻。自己认为简单的别人不一定认为简单,自己认为讲清楚的,别人不一定听的懂,要想讲清楚,要考虑自己方法和角度的问题了。

下面推翻第三个不合理信念:妈妈认为别的孩子都会的,自己家孩子也得会。

妈妈既然要求,别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到,那么,别人的妈妈能做到的,这位妈妈是否也做到了?孩子有没有要求过自己的妈妈要和别的妈妈一样?别人的妈妈年轻、漂亮、开着豪车、不上班也有钱花、天天带他们去旅游,从来不发脾气、会做一手好菜等等,孩子也要求自己的妈妈必须做到了吗?没有。与现实不一致,不合理信念被推翻。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果你做不到,也不要这样对待别人了。

最后,推翻第四个不合理信念:妈妈认为爸爸不在家,孩子大小事都是自己管,受累的总是自己!觉得不公平。

妈妈对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对爸爸的不满。那么爸爸对妈妈的不满也可以把脾气发给孩子吗?那么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当父母两人的出气筒的吗?这样对孩子公平吗?没有哪个孩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自己的父母当出气筒的。不合理信念被推翻。

关于这个不合理信念,还想多分析一点,爸爸真的从来都不管孩子吗?一次都没管过吗?管了孩子,就一定是最累的事情吗?爸爸在外工作就不累吗?所有人都觉得管孩子是最累的吗?有没有管孩子很轻松很快乐的?他们为什么没有觉得自己最累?那是因为他们管孩子有对的方法。方法对了,管孩子就是陪孩子,那是快乐。方法不对,管孩子带来的是痛苦,所以,问题永远出在自己身上,眼睛向自身看,才能解决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