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英剧帕特里克梅尔罗斯鉴赏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
2018年热门英剧热门英剧《帕特里克梅尔罗斯》在中国上映,由英国当红演员本尼迪康伯巴奇主演。从《神探夏洛克》到《奇异博士》再到如今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本尼迪一直在用别树一帜的风格和超神般的演技征服着观众。在他的身上,你能感受到一股优雅的英国男性魅力,有趣的是,他也正是被英国媒体评上全英国最性感的男性。
在这短短的五集里,他扮演的人物从为了逃避童年阴影而吸毒到逐渐走上人生正轨,从内心充满着对父亲的憎恶与对生活的绝望到对过去的一切冰释前嫌,有能力直面梦魇。全剧冰冷压抑,叙述手法相当地高超,不断地进行插叙、倒叙、回忆、联想,同时还能保证观众思维的连续性。尤其是在将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的镜头上,出现了“壁虎、井、床”等等的象征性事物,镜头反复更变,跳跃,给人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朦胧细纱一样看完了主人公蜕变的全过程。
全片以双线剧情发展,主题当然是“性侵略”了。帕特从小被父亲性侵,但自己没有勇气反抗。他曾几度到达绝望的边缘——“没有一个人可以那样对待其他人的呀!”他数度想要自杀。每次遭受虐待后,他都会跑到一口井边,望着深邃的井口似乎在想着自己纵身而跃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他没有。其中有一次,他站在破旧的井盖上,一次又一次跳着撞击它。他似乎是想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这个摇摇欲坠的井盖,而他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
其次是母亲。当成年后的帕特终于鼓起勇气向母亲说出曾经所度过的惨痛童年后,未曾料到母亲只是随口脱出——“me,too.”许多网友抨击这位不配为人母的母亲:这位母亲身财万贯,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可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拯救,那她还有什么权利去拯救别的孩子呢?她明明有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远离这是非之地,可她没有。
的确,这位母亲爱着自己的孩子却爱莫能助。因为她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们尝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帕特小时候的背景还是上个世纪,人们维权意识并没有如今这么强,尤其是欧洲贵族的生活中男性强权的标志更加凸显。正可谓“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管是中国的伦理,还是外国的伦理,在当时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于是就造成了人们在强势面前不敢反抗的现象。更可怕的是,这位父亲的身上有着某种令人折服的力量。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魅力,既让你恶心,可憎,又让你驯顺,服从。就是一种类似于SM的变态受虐心理在你的心中滋生。
有人说这是一位懦弱的母亲。是的,她的隐忍,沉默,视而不见,让帕特孤独,悲愤,自我怀疑,只能靠着吸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如此下去,愈来愈劣。
片中还有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几个细节,很有趣。
有一处,母亲出差回来,帕特故意从楼梯上坠下,弄伤自己的手,以此增加和母亲沟通的机会。可他最终没有说出潜藏在心底的秘密,自己处心积虑密谋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还有一处,家里开座谈会,邀请了几位客人。其中一位女士注意到了他,主动上前询问他是否有什么烦恼。他并没有信任这个女人,而是希求她能帮助他把母亲叫过来谈。女士答应了他。可他的母亲已经被父亲控制住了,面对丈夫带有双关意义的建议,那死鱼一般盯视的眼睛,不动声色的由内而发的威严,母亲做不到去陪伴他的孩子。女士又去了第二次,可帕特还是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就在女士临别前,又在楼梯口喊了一声,她未曾想到此刻的帕特就躲在楼道阴暗处看着她一步步走远。那小鹿般的眼神,既饱含着对人性的猜疑,又后悔、怨恨自己没有说出口,就是这样复杂的交织,隐藏在那漂亮的瞳仁里。不知道当时的帕特在内心里呐喊过多少次,多少次,可终究无人应答。他只能喊给自己听,于是自我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深渊。
成年后的帕特,他的妻子正可是一个与当年母亲完全不一样的女性。她看到帕特酗酒,沦丧,在孩子面前作出不好的表率和影响后,当机立断提出同居,自己带孩子,语言之强烈,态度之坚决,完完全全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形象。
最后,关于结局的理解,个人偏向善意。母亲将房产无私地捐给其他人,这引起了帕特的极致愤慨。
“我希望你杀了我。”母亲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是违法的。”
可说是这样说,但帕特还是在秘密地为母亲寻找可以实现安乐死的地方。
可是帕特费尽心思,将一切都安置好之后,母亲又转身后悔,给帕特一个行动和心理上的措手不及。
这又引起了帕特极致的愤慨。
最后母亲的结局是,回到了那个自己度过了婚姻生活,帕特度过了悲惨童年的地方,在佣人的服侍下,她的目光浑浊而凄凉,却又含着欣慰和满足,微笑着眺望远方:
“what a lovely spot.”
她很可能,很可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将帕特赶出了这片梦魇之地,并成功地引起了帕特对自己的更深的恨意。似乎唯有于此,她才能心安理得地死去,就当为年轻时懦弱的自己以一种成全和交代。
而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呢?当然是走上了人生正轨。他的回忆慢慢地来到了最后一次被父亲猥亵的时候。最后一次的他面对父亲的指令,终于勇敢地奋起反抗,说出了自己积蓄多年的心声,强硬地表明了自己不会再听从这个暴徒的指令了。于是跟随着在最后一次终于拒绝了暴力的小时候的自己,他走出了浑浑噩噩的单身公寓,正准备和已然有段时间未曾生活过的家庭一起下馆子呢!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对儿童的性侵是对人性的蚕食,对道德底线的忽视与下放。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文主义的社会,弱肉强食的例子正逐渐减少,因为人们的维权意识日渐增强,他们敢于说出来,喊出来,敢于在黑夜中亮出一盏明灯,将丑恶公之于众。即使如此,依然有着数不胜数的案件相继涌出。
是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事情,不知道那种滋味是多么的令人难以接受。我们的经历虽然普通,平凡,却相当的安稳,健康。
假如人人都能做到面对黑暗势力时不容忍,不姑息,勇敢地说出来,大声坚定地喊出来,让我们全社会一起来解决这样的事情。那么光明,终究还是属于黎明的。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