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慎入)
《魔山》是一部经典文学著作,纯文学领域的探讨,慎入!
总是要读读名著,读读纯文学的,不如鸡汤过瘾,不如干货的指导,但经典有经典的力量,至少还可以装装逼嘛。
20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史曾出现一个特殊的高峰时期,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崛起,这是一个几乎堪与席勒、歌德的狂飙突进和古典时期相媲美的新的高峰,是一个新的古典时期,带头人便是《魔山》作者托马斯·曼。
托马斯·曼1901年《布登勃洛克一家》轰动欧洲文坛,成为德语文学的领军人物;1924年《魔山》是举世公认的另一部划时代佳作;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托马斯·曼把他的获奖归功于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但德国著名托马斯·曼研究家Volker Hansen却认为,是“《魔山》奠定了作者的世界声誉,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说在授奖辞中提及的只是其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一家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长篇《魔山》,堪称德语文学现代经典,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出身富有资产者家庭的青年汉斯·卡斯托普,在大学毕业后离开故乡汉堡,前往瑞士阿尔卑斯山中一所名叫“山庄”的肺病疗养院,探望在那里养病的表兄约阿希姆·齐姆逊。他原本打算三周后就返回,却因意外发现患有肺病,在山上一住就是七年,原来他闯进了一座“魔山”,这座山中同时住着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病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种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
《魔山》是部篇幅几达70万字的巨著,已被公认为20世纪西方文学富有经典意义的杰作之一。如果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写一个家族的没落,那么《魔山》就是在写一个阶级的没落,它呈现了欧洲战前整个自由资产阶级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的展示中,也就揭示了自由资产阶级没落的内在历史和精神根源。正如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所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精神生活的精髓。”
《魔山》看似长篇,但实际上却是对一个生活片段的截取。只不过这个生活片段由于意外而被拉长,由原来的三周延长到了七年。它截取的是汉斯·卡斯托普的一段奇特的探亲之旅,外出探亲意外经历的故事。它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动人心弦的故事悬念和对顺理成章的因果铺排,以及与之相关的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和塑造,甚至于整个故事的中心事件都在标题中加以点明:“魔山”,事件的起因和发生都是缘于他误闯“魔山”。这些都应当说是它的“新”。
乍一看,他的“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想似乎难以让人立刻理解,因为他所提出的这种“新的古典风”的具体特征,托马斯·曼在《论理查德·瓦格纳的艺术》一文中并未说得具体详细,但是如果我们以他之前的作品,譬如《布登勃洛克一家》作为参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这种“新的古典风”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一些之前流行的写法。要达到他所要求的巨作就必须要放弃,这包括,放弃讽刺,放弃内心刻画,放弃自然主义的环境真实与细节真实,但是又添加了一些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又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组的,甚至是取材于曾经一度流行,在当时却又被人忽视和放弃的,这包括取法首尾完整的封闭性结构,设置一个居高而旁观的,其语言既清晰俊逸,又葆有宽泛的双重含义的叙述人坚持先哲传统模仿歌德的冗长句子和雍容文体,笔随精神意随个性地思接千载勾连古今,截取古人哲思展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话,将“欲”与“灵”平衡中和而表现出来的古典情调和趣味,在一个不断有古希腊神话传说意象涌滋而出、贯穿一气的叙事体系中释放出来的古典美。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魔山》全书分为七章,章内又分节,各节之间,或者以母题逻辑地相互衔接,或者以人物的内心情绪起承转合,相互间有着不可或缺的动态的彼此照应功能性,作者安排较多人物对话和争论,通过人物对白来产生的“情节性”和“冲突性”,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争论来显示作者的观点,这是作品中的古典美。托马斯·曼还蓄意保留着某些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技巧,例如“说书人”式的叙事,作者以故事讲述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例如《魔山》第六章:“当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时光正在流逝——我们讲故事的时光在流逝,生活在山上雪原上的汉斯·卡斯托普和他的病友们的时间也在流逝……”,而这种写法早被二十世纪初欧洲大多数小说家所舍弃。
但是托马斯·曼的主张与古典主义又是不尽相同的,有许多新的特征。小说《魔山》在兼具以上特征的时候有新的特点。这部小说重情绪、重感觉、重意识,使用主导动机和运用象征,带有现代主义的审美韵味,这显然应当说是它的“新”。
书中充斥着许多的象征和寓意,以“数字象征”为例,“七”贯穿了整个故事,反复出现:全书一共七章,主人公迷失于魔山长达七年,山庄的餐厅不多不少摆着七张桌子,主人中的朋友圈最终凑足七人,疗养院规定的定量体温时间是七分钟,等等。为什么正好是“七”呢?上帝创世用足七天,那么处处凑足“七”的山庄又意味着什么?不只是数字,小说中象征性的人物形象几乎贯穿整部作品,如纳夫塔是非理性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塞特姆布里尼是理性和正义的象征。同时还有大量隐喻性的细节描写,例如作品中纳夫塔在决斗时自杀身亡,就象征着军国主义最终自取灭亡,从这些描写中无疑可以看出他对这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在托马斯·曼的作品中,他习惯运用的意识流的手法和随时随地的大量的哲理性的议论以及各种思想意识的交锋(包括人物的对白和内心的思考),使情节在小说中处于次要地位。托马斯·曼在作品中还运用心理分析、含蓄的讽刺,甚至带有荒诞色彩的情节,把现实和梦境、真实与幻觉、记忆与印象交织在一起,并和时代的基本思想问题以及主人公的思考、探索、争论与精神生活的各种变化熔于一炉,置于小说的情节框架之中。这些都无疑是他的“新”。同时他的用象征手法来反映精神领域里的时代基本问题的写法也是别具一格的。
神话因素的运用在这篇小说中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山庄的两个首脑人物,决断众人生死的领导贝伦斯和克洛可夫斯基都在汉斯·卡斯托普的意识中都是有着另外的称呼的,“拉达曼提斯”和“弥诺斯”。应该说德国作家是有着运用神话的传统的,之前的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运用神话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如海涅、歌德等人,卡夫卡的作品中也流露出神话的意识。托马斯·曼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他的作品《魔山》、《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浮士德博士》、《优选者》中托马斯·曼都运用了神话元素。
而实际上,托马斯·曼的神话知识仅仅是建立在几本简单的神话故事普及读物上,甚至是母亲的教科书,他对神话传说并没有深入细致、系统科学的专门学习和研究。他对神话的发现和自觉是受了尼采、歌德、叔本华的影响,尤其是尼采著作的启发。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神话的意义有许多说法,譬如说“没有神话,任何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创造性的自然力,只有神话怀抱的视野才能将整个文化运动建构为统一体”,4把神话提到一个高不可及的文化艺术“源头”高度。尼采以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作为两种既相互斗争又相得益彰的象征来在神话学的范畴中谈及心理学和美学问题,也给了托马斯·曼极大的借鉴影响。正是在这种借鉴中,托马斯·曼将自己的思想加以发展,这一思想在小说中的运用,成为作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对神话因素的独特运用给作品加了一层神话的色彩和深层的意蕴。托马斯·曼在《魔山》中对冰川、雪原以及疗养院独特的马术师雪橇等外界环境的描写,都带有自由、奇异、鲜明的神话色彩。这种描写可以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思想和现实世界经验相参照,可以呼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感受。在神话的氛围中,托马斯·曼完成了对故事外部环境的塑造,在这种环境中现代人物演了一出大战前充满现代思潮的现代剧。
提到神话不得不提及这部作品中蕴含的另一程式:“神话的也即典型的”。如果说作品中还有什么别能够鲜明的表现出这种“新古典主义”的特征的话,那么就是他的这一艺术主张:“神话的也即典型的”。这一程式与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弗洛伊德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托马斯·曼所受到的美学和心理学影响,有不小的部分是来自于弗洛伊德学说。托马斯·曼的阅读书目中就有很多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和心理学著作,甚至于细心的读者还可以发现他的另一部作品《死于威尼斯》与弗洛伊德所分析的延森的《格拉底瓦》在故事结构上有相同处。
但托马斯·曼对弗洛伊德的思想并不是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全盘接受的。他经过研究思考之后并以自己的观点加以解读。在他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弗洛伊德学说的演讲中便称弗氏学说是“成为了自然科学的浪漫主义”,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在第二篇演讲中又学弗洛伊德本人的做法提出一个程式“典型的也即神话的”,这一概念指的是跨越时空、亿万年的人类基本矛盾、心理、情绪、模式和结构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这一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托马斯·曼总结并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作为中介来阐释其精神分析学。
事实上,在小说中神话的出现并非是在传达一种宿命式的命运,神话意象的运用奥妙就在于使得小说叙事总是具有一定的神秘气质。这种语言、意境产生出来的梦幻,让汉斯·卡斯托普的魔山生活变得充满深层意蕴,彼此之间有无相生,虚实斡旋,更能看到现实和象征两种艺术代码,更能感受到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世界的暗喻和隐喻,于是可以更注重对其所蕴涵的寓意,用托马斯·曼的话来说即更侧重于对其所蕴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魔山》的写作耗时十二年,这部书实际上是托马斯·曼对自己思想的一次大清算和总结,在作品中,通过争辩之口,或者叙事者,写了思想中的存在和矛盾。在这里,主要是尼采和叔本华对他的思想的影响。书中还包含了当时在欧洲社会流行的很多思潮,包括弗洛伊德学说,军国主义甚至于老子学说等等。《魔山》可以说是一本时代的精神画卷,读懂《魔山》,不仅对于研究托马斯·曼的文艺思想,而且对于研究当时欧洲社会的思想历史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新古典主义”只是其中之一,作品中诸多价值都有待继续发掘。
在连续写红楼21天之后,《魔山》很可能是下一部精读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