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同时阅读这七本书,不亦快哉?
最近大约同时在阅读的有八九本书,也就是上面截图所示,除了文言小说《两交婚》,其余七本,在清明节这样一个节假日,我几乎都有所阅读一些章节,并用录音机记录了下来。
第一本仍然是武志红的《为何越爱越孤独》,今天所涉及的内容从婴幼儿获得“好与坏”妈妈两方面的影响,讲到鬼故事童话故事对儿童以及家长的需要,再讲到所谓成熟就是同时接受好与坏。
武志红认为婴儿1-3个月大有一个“偏执—分解”状态,从4个月大到1岁,婴儿过渡到一个抑(*)郁状态中,开始意识到妈妈和自己身上都有好与坏两方面,不再把两个状态的妈妈分裂为两个人。
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是从1岁开始走向成熟的。如果一岁前没有得到足够关闭,很可能就一辈子处于人格分裂状态,这样很可怕。
清明第二本书自然是《鲁迅全集》第二册《呐喊》,对于鲁迅我都不敢展开讲,我又怕讲过了头,又会被锁文对待。今天阅读《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和茴香豆的四种写法,可能就是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第三本选择的是一本《世界数学史》,对于理工科毕业的我,读一读数学史,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今天所阅读数学史讲的是希腊数学史中的五个数学学派,分别是爱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诡辩学派、厄勒亚学派和柏拉图学派。
爱奥尼亚学派创建者叫泰勒斯Thales,大约生于公元前625年,去世于公元前547年,这个泰勒斯比中国的老子还要早一点点,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正处于春秋时代。泰勒斯早年跟随父亲从商,商而优则治学,潜心研究天文几何等知识。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位天文学家,并预言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食时间,对于几何的贡献,泰勒斯至少证明了如下四点:
(1)圆被任一直径所平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在古代,曾把角相等称作 “相似”(Similar)。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两个三角形两角与所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有人还证明了泰勒斯根据第四点,能够准确测量大海上两条船的距离。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著名的那就是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而且把数分为“完全数”和“相亲数”,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关于正多边形和正多面体的作图问题,把多面体同宇宙人生联系起来,作为一种信仰。该学派认为四面体是火,六面体是土,八面体是气,十二面体是宇宙,二十面体是宇宙,最完美的几何体是球,平面中最完美的图形是圆。“黄金分割”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识到的。
诡辩学派主要是三个代表人物,也即是普洛塔哥拉斯 (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前411年),哥尔基亚 (Gorgias,约公元前487—前380年)安蒂丰 (Antiphon,公元前480?—前411年),他们开始研究数学史中著名的“三大几何难题”,也就是:
(1)倍立方问题,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2倍。(2)任意角三等分问题,(3)化圆为方问题。即: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
一直到两千年后的17-19世纪,由笛卡尔、凡齐尔、林德曼和克莱因等人才彻底解决这三大几何难题。具体过程如下:
1637年,三十九岁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 (Descartes)创建解析几何,尺规作图的可能性才有了准则。1837年,24岁的数学家凡齐尔 (P.L.Wantzel)给出了 “倍立方”,“任意角三等分”不可能性的证明。1882年,三十岁数学家林德曼 (F.Lindemann)证明π的超越性,“化圆为方问题”的不可能也得以确立。1895年,五十六岁的克莱因 (F.Kline)给出了三大几何难题不可能用 “初等几何作图法”解决的简单而明晰的证明。
厄勒亚学派代表人物是芝诺 (Zeno约公元前496—430年,正好是和老子(公元前571到公元前471年)同时代的人。这个芝诺提出了著名的四个违背运动常识的悖论,也即是二分法说、追乌龟说、飞箭静止说和运动场论。二分法说和中国古代那句“一尺之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一个意思,追乌龟说其实也是对于速度与极限的思考,这个飞箭静止说,认为运动是静止点的永和。而运动场论是对时间和速度的一个思考,好像这个思考,直到爱因斯坦才把它思考清楚,并发现了相对论。
柏拉图学派代表当然是(Plato,约公元前427—347年),他青年时跟随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8—399年)学习哲学,并吸收毕达哥拉斯学派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的学派。柏拉图非常重视逻辑的证明,数学的严谨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柏拉图的学生欧多克索斯(Eudoxus,约公元前408—355年)还曾证明了对近代极限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命题。比如“取去一量之半,再取去所余之半,这样继续下去,可使所余的量小于另一任给的小量。”这句话典型的极限数学知识。
此外,在柏拉图的影响下,数学开始独立出哲学成为新兴科学,“从用实验和观察而建立起来的经验科学,过渡为演绎的科学,把逻辑证明系统地引入数学中”。这一转折过程,“大数学家欧几里得 (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0年),他撰写名著 《几何原本》(Elemen-ts)开创了数学发展的新时期,使初等数学形成了体系”。
对于《几何原本》产生背景与内容以及重要意义,我今天做了一个简单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基督教中的《圣经》,又好像是儒家中的《论语》以及伊斯兰教中的《古兰经》,或者说可媲美道教中的《道德经》等。在数学史中,《几何原本》被人一直传颂,虽然只有简单的十三篇内容,但是他们建立的数学体系被人用了两千多年。
第三本书《性心理学》,今天阅读的是“性择与听觉”相关内容,从动物到人类,繁衍这件事同听觉也是息息相关,讲到听觉,难免会讲到音乐,在注释部分,潘光旦先生还调侃了一下自己的同学,说他在春机发陈的年龄阶段,还热爱过写现代诗,后来经商去了,虽然挣了很多钱,但是早已经把早年写诗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四本书是星云大师讲解《心经》,今天内容主要是“般若的体相用”以及“波罗多蜜:从此岸度到彼岸”,最后大概了解一下什么叫“六度法门”也就是“六菠萝蜜”。
般若的体,这里就是指性体证悟的意思。文字般若是觉悟,观照般若是实行,实相般若是性体,或者说本性的自体。如果拿驾驶比喻,文字般若是船,观照般若是技术,实相般若是目的地。如果拿开车比喻,文字般若是车子,观照般若是开车技术,实相般若是目的地。
般若的相,不论是文字、观照还是实相,是为了分别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所以,正见、缘起、空和般若,都是般若智慧。而且所谓正见,这和如今讲的“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般若的用处有四个,如下:
一、可以正信真理,“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你信仰宗教,他也信仰宗教,有时候邪信却不如不信好,不信不如迷信好,迷信不如正信好。”同时,星云大师给出了两个真理判断标准,也就是(一)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本来性。(二)具有合乎三法印的条件。佛教里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个是真理。
二、可以证悟般若
三、可以明白实相(感觉二三说的一个意思)
四、可以断尽烦恼
在读到日本音乐家遇到妇人生孩子故事,也是特别有趣,用唱歌代替念经,也起到一个安慰产妇的作用。星云大师说这是巧合,而般若也是巧合,处处都有巧合。
再到星云大师讲六度法门,越发神奇起来。所谓六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简书里有位网名叫“精进的黄医生”,她自然就是用了六度法门中的第四法精进了。
布施有点像施舍,又不完全等同于施舍。持戒大概可以理解为遵纪守法,忍辱最好理解,所谓精进就是努力的还是,而禅定好像是一种静心的智慧,这类人做人做事特别淡定,至于般若就是智慧高超了。
第六本书叫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是我家亲戚推荐我阅读的一本书,我还只是看完第二章“如何让人喜欢你”,总共有六个小节,每节也可以独立存在。前三节有关系,可以联想记忆,后三节也有关系,联想记忆也会容易一些。
如何让人喜欢我们呢?第一就是真诚地关心他人,那么第二节从自我角度出发,如何真诚,首先就要“微笑待人”,第三节从对方角度考虑,就要“努力记住交往的每一个人的名字”,第四节讲“善于倾听他人的讲话”,那么如何善于倾听呢?就是适当时机,要“讨论他人的兴趣”,也就是第五节,最后一节第六节讲“满足他人的自重感”,第四节第五节的努力,也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自重感,只有听者有种被尊重的感觉,事情才行进展得顺利。
最后一本书当然是王朝柱的《毛泽东周恩来和长征》,今天阅读第六章,主要内容是从瞿秋白的角度写长征前的离别,一种莫名的悲伤感飘荡在上空,但是后来写毛泽东会见湖南小老乡刘英时候,又把悲伤气氛打消了,似乎年青一代这种积极向上和对前途的信心,瞬间飘满屏幕。尽管作者在写瞿秋白时候,也尽力去描写瞿秋白对前途命运的祝福与美好期盼,总觉得有些为正能量而正能量。
今天还有余华的《活着》也没有阅读,余华的《活着》从小人物福贵角度描写个人命运国家命运的这种息息相关,也是非常好读的一本。
蔼理士心理学书籍插图‖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