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学了心理学之后的人,最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做自己!”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内心自在,外表逍遥的生活,可是这个“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者说,我们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样的呢?
无论我们对生活和自己有多么美丽的幻想,我们总归是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普通人,我们会是一个儿子或者女儿,我们会是一个丈夫或者妻子,我们会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我们会是一个朋友或者同伴,我们会是一个老师或者学生,我们会是一个领导或者一个下属……总之我们有很多个角色,会在很多个角色中被他人或者自己期待成很多个模样,当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没有符合标准,都可能会对我们的心理天平产生影响,然后在生活中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歇斯底里的情况。
通常,我们越是将自我价值的标准与他人嘴里的标准靠近,我们的天平越容易失衡,因为我们会发现,今天这个人给你的标准是这个样子的,而明天另一个人给你的标准却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样子。于是在无论怎样做,你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的情况下,自己的天平倾倒也就在所难免了。
大家常说的“做自己”,其实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标准去做事和讲话,完全遵照自己的内心行动,而不是因为这个社会给了我们什么要求,被绑架着做个样子给别人看。想想如果我们是一个演员,让你演一天可能还挺好玩,演两天也还可以,演三天也凑合了,但是要演一辈子,真的是件让人很闹心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会在30岁左右开始学习心理学,开始自我探索之路,我们想要“做自己”的心理需求,会自然地促成我们去做一些帮助自己成长的事。
自由的人生,应该是有被讨厌的勇气,不为任何他人的评价标准而动摇自己的决定,当然,也不会因为自以为是而忽略别人的建议。当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自己才真正是自由而快乐的。
紫钰,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与志同道合的人谈天说地,专注亲子教育、关系沟通、个人成长。公众号:单亲妈妈与娃的365天。一起努力幸福、美丽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