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翁森”这位诗人的名字,的确,我们熟悉的大多是唐、宋两代的诗人,翁森却生活在宋代末年、元代初年。
翁森是一个很有骨气的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他不愿意在新朝入仕,于是在家乡隐居,办学校、教学生,没有做官却桃李满天下,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读书人。
他的一组诗《四时读书乐》据说在民国时候曾经入选语文课本,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四首诗虽然很有名气,但因为作者太没有名气了,这组诗还一度被认为是朱熹的作品。
第一首,写春天读书的乐趣。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第二首,写夏天读书的惬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第三首,写秋天读书的心旷神怡。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床前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第四首,写冬天读书的清心宁静。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真见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四首诗跟以前读到过的很多有关劝学、读书的诗和故事都不一样啊!
通常来说,好像一提到读书,就会说读书有多么多么辛苦。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俗语都在反复唠叨这一点,比如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比如说“寒窗苦读”,等等。还有好多有关读书的故事,都在一个劲儿地渲染读书的艰辛,比如说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还有范仲淹读书时的断齑画粥,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等等。
即便到了当代,苦读书似乎比起古代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孩子们读书更苦,尤其到了中学,很多学生甚至家长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吐槽读书实在是太苦了……
不仅仅是学生辛苦,家里有一个孩子在读书,全家人都跟着受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陪写作业,昂贵的补课费、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等等,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现实。
但是,翁森的这一组《四时读书乐》偏偏和别人不一样,他完全不提考试、功名、做官、发财这些功利的追求,而只是着眼于读书本身所具有的无穷乐趣,而且是一年四季各有各的乐趣。所以,这组诗最大的特点,它们都不是先直接写读书本身,而是先烘托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自然环境,因此在不同季节读书就拥有了一种特别的审美情趣。
读书的乐趣,就和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一样,不用强求,也无须附加这样或那样的功利目的,仅仅是读书本身,就已经具有一种最高境界的自由和美丽了。
想想那些读书的美好时光:春风不经意地轻轻拂过、阳光不经意地洒进窗户;炎热的夏夜偶遇的那一缕凉风;秋夜与天地万物,与清风明月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更有那冬日“地炉茶鼎烹活火”的小小情趣——书房里茶香四溢,茶杯的温热好像将书本都染上了几分暖意。
此情此景,只让人身心舒畅,情绪也不知不觉地变好。怎有半分辛苦?
书读进去了,外面的环境再喧嚣,最终都会因为你沉浸于读书而安静下来,这时,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书在进行一场心灵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