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总结|2017.03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427人  马骋
  1. 愿景计划
  2. 锻炼计划
  3. 得到学习
    3.1 订阅专栏
    3.2 读书
  4. 进步
    4.1 课题工作
    4.2 职业工作
    4.3 生活品质
    4.4 理财
    4.5 感情
  5. 感悟

1. 愿景计划

二月中旬设定了季度的OKR(Objective Key Results)计划,目前整体执行度51%,耗时也是48%,行动滞后。

欣慰的是,有几项关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还有大量的目标没有完成。

2. 锻炼计划

3月没有刻意记录锻炼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每天稳定的低强度锻炼:平板支撑5min,不必记录。随着日出提早,起床也不太困难,基本保持了规律的早起。

参加羽毛球俱乐部收获很大,逐渐学会了羽毛球的规范动作。要做好一件事情,应该正经地学习,如果永远很业余地“打着玩”,那么经常打因为不会质的提高。具体学到了很多运动知识:

羽毛球方面投入很大:

投入是值得的:其一、这些费用比去上海之后实惠很多;其二,技能和生活品质提高。

3. 得到学习

3.1 订阅专栏

除了早期订阅的《雪枫音乐会》和《硅谷来信》,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

其中薛兆丰和熊逸的专栏是追新,上架之初就订购了。这里考虑是:

每个专栏的订阅需要花费¥ 199,目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菲。但最重要的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能否有效吸收,为我所用。这个观点的进一步演化是,不一定要全部吸收,在产生足够实际价值的基础上,还能给我提供足够广阔的知识参考,这就值得了。

3.2 读书

在逻辑思维·得到APP的知识服务系统性,我的读书兴趣大幅提高,一个月内读了很多有价值的书:

读完的书:

读了一部分:

读书方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有机会详谈。

4. 进步

4.1 课题工作

在宝哥的帮助下,解决了传感器耦合的问题,试验测试有了显著的进展。中期答辩前的10天,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中期答辩呈现的成果尚可。

课题研究的兴趣始终提不起来,但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很有鼓舞,大致的意思是一流的人把二流的项目做成一流。终究是事在人为,自己做事的水平显示了自己的水平,硕士论文更是如此。

课题尚未完成,还需努力。

4.2 职业工作

在职业方面,有3方面的进步:

实习生招聘

除了为我院桥梁所选拔了师弟,还和婉如一起通过公开招聘面试选拔了综合管廊组的实习生。

越来越体会到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比应聘要难很多。总结了招聘过程的一些经验与领导交流,发现自己选人的视角还是不够开阔,还有很多没有看到的问题。

人才的选拔,可以设定很多标准,但最终的决策还是需要直觉和眼光,如何提升呢?我想,与其他业务的提升方式基本一致,那就是行动-总结-验证。不断地根据当前现象作出预期,再结合后续的表现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

PPT设计进阶

中期答辩中,采用逆向思维,先做PPT后写中期报告,PPT设计上已经形成自己的文件风格。后续与吴宝鑫、赵诗宇,以及导师李工的交流又发现了更多的不足,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PPT设计方面的主要进步有:

如何做好PPT呢?同样是,行动-检验-总结-改进。似乎大多数能力的提升只能遵循这样的套路。

职业发展

多和自己高出一个大层次的人交流,或许是提高自身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和导师李工的交流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3 生活品质

除了中期检查的一周非常忙碌,大多数时间充分享受了生活: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生活的品质都是不断提高的。长期受吴军的熏陶,逐渐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切为了生活,而不是本末倒置。从这个朴素的角度出发,那么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4.4 理财

很幸运,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中用了一个系列谈如何理财、投资、金钱观。

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应当由内而外,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念,仅凭舶来品无法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吴军老师对我的影响正是在于底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如果要回忆具体如何赚钱,我很难说得上,但可以谈谈观念上的转变:

除了观念的升级,完成了一些具体的理财事务:

4.5 感情

探索出了两个人一起成长进步的方法:一起做有价值的事情

5. 感悟

感悟颇多,仅谈今天的收获。

以前领导面试时问我: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我当时给出一个回答,实际上自己是不满意的。

今天吴军老师的来信谈到庄子,讲了做减法是人生的智慧,谈的很深刻,有些想法也曾经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突然发现。我就是那个善于做加法,但不善于做减法的人。

尽管我知道聚焦、专注、少做事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在行动层面落实。我总会告诉自己,还要做更多的事情,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生活地更好。很少静下心来,给自己做减法。

如果再让我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会说:

这里引出更深的问题:

问题还无法回答,先搁置这里,留给未来吧。


-- 2017.3.31
-- 于哈工大土木学院42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