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漂」。
“加油,未来可期。”
2020年12月24日14时20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我的第二次「北漂之旅」,正式开启。
一。
说是第二次「北漂」,其实并没有错。
事实上,早在2014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自己便有了一次严格意义上也算不上「北漂」的「北漂」。
和这次一样,那一次的经历也是充满了机缘巧合。
那时候,因为随手参加微博转发抽奖活动中奖的关系,被邀请进入了活动主办方——一家OTA初创企业的用户微信群。
作为一个「无所事事」,又「求知欲」满满的废柴大学生,我总是在群里积极地互动聊天,东扯西扯。
而正是这样一些有的没的「东扯西扯」,成功吸引了官方相关同学的注意。
于是,在那年7月中旬的某天,正在学妹向导着畅游绍兴的我突然就接到了官方同学的私聊消息——
官方同学:Hello,罗同学。看你平时在群里那么活跃,也挺有想法的,所以想邀请你来我们公司实习,负责官方微博的运营。我们会提供你前往北京的往返机票,并且也会负责你在北京的食宿。当然,也是会有实习工资的。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说真的,当时收到这条信息时,自己内心也是挺矛盾的,一方面会觉得给出的条件确实挺不错的,另一方面又会担心这会不会是个「骗局」。
不过,在和老师、长辈和朋友沟通之后,还是答应去北京实习。因为,也想早一点积攒一些实习经验。
于是,我的第一次「北漂」在2014年的夏天正式开启。
二。
尽管在来之前已经来过好几次北京,但这一次是第一次以「实习」的名义来的。所以,心情也自然是不一样的。
实习的这家OTA初创公司位于望京SOHO,一个特别酷炫的建筑里。公司也不算大,大抵二三十号人,基本都是程序员,属于研发驱动性公司。
还记得刚进公司时的第一印象就是氛围挺不错的,大家应该能力都挺强的。等相处下来,发现确实如此——
首先,从学历上来说,公司里的同事不是海归就是985.211的研究生,和他们相处久了,确实感觉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尽管公司是996的工作制,但大家都是抱着一股做出一番事业的心态去工作。
还记得那时候有一次加班做头脑风暴到凌晨,公司大boss一直陪着大家一起加班。并且他也不会去否定像我这样一个实习生所提出的想法,而是积极地同我去做探讨,循序渐进地去做引导。
不可否认,经历了北京的那一个月实习期后(P.s.之后都是远程实习的形式),我的个人能力确有明显的提升。
当然了,「北漂」不仅只有工作,更有生活。
尽管当时是996的工作制,但每周剩下来的那一个休息日依旧是属于自己的「宝藏时间」。
每一个周末,我都会背上微单,在皇城根下的各个胡同里漫无目的地瞎逛。说真的,尽管北京的市政建设不咋地,但是老北京胡同里的那股「京味儿」却特别叫人着迷。
特别是有时候你在胡同口遇上一群穿着白背心的老大爷下象棋,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
偶尔更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好久好久。
而这样的一些经历,恰是第一次「北漂」经历中最为宝贵的回忆。
三。
第一次「北漂」,既是新奇之旅,又是见识增长之旅。
它让一只从小就生活在盆地的小青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跳出盆地,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美好。
当然这一次北漂之旅也是存有遗憾的,唯一的遗憾。那就是——
它,仅仅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就画上了休止符。
再后来,大学毕业时,其实是有机会开启第二次「北漂之旅」的。只是两相权衡之下,最终选择了放弃,略带不甘心地回到了成都。
而这,亦成为了自己念念不忘的一个遗憾。
如今,在工作整整四年半之后,再次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回到了北京。
准备开启自己人生中第二次,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北漂之旅」。而这一次「北漂之旅」,我想把它定义为「遗憾弥补之旅」。
坦诚讲,尽管如今我已身在北京,但心里也还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纠结状态」。不知道自己这次的决定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自己这次又能坚持多久。
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那就好好去体验它,感受它。
至于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管他的,顺其自然就好。
当然,
最后的最后也还是给自己加油打气一下,告诉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