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你曾经立过的Flag,现在实现了几个?

2021-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润东成长

这是我的第 174 天分享

全文共约 33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9 分钟

上一次立的 Flag,你还记得吗?

看到网上那么多身材好的人,你不甘心平庸,于是立马去健身房办卡,你踌躇满志,恨不得每天都练。

你觉得该读书了,于是立马下单二十本书,告诉自己明天就开始看,一年内看完。

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你现在亚健康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赶紧调整饮食结构,别再吃那么多“垃圾食品”了。于是你告诉自己,以后每天都要吃一次沙拉。

每天熬夜感觉状态越来越不好,于是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早睡早起。

后来怎么样了呢?

说好的“一天一练”,变成了“一年一练”;

过了一年,书架上的书落满了灰尘;

沙拉没吃多少,体脂率倒是又增加了不少;

说好的早睡早起,结果还是天快亮时才睡。

一年又一年,Flag越立越多,你的成就感却越来越少。

如何破解这种情况,让自己尽快成长?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会和你一起,探讨这种情况的成因,同时,我还会分享你一些亲测有效的方法。从现在开始,把之前立下的Flag,再重新一点点拾起来。

01 过于乐观

让我们先回到小时候。我不知道你以前吃饭的时候,大人有没有说过你“眼大肚子小”?

我倒是亲身经历过这件事情。在我小时候吃饭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胃口很大很大。

于是,当看到大人们的碗比我大很多的时候,我就会有些不甘心。我心里想,我也要和他们吃的一样多,甚至比他们还多。所以我就要求我一定要换个更大的碗。

换完了大碗儿,把饭也盛满了,你猜结果怎么着?

最后我只是吃了几口就觉得吃不下了,但是在妈妈的严厉眼神的监督下,我还是硬逼着自己一点点吃完了。因为如果我要是浪费粮食,我的下场会很惨。(亲身经历过因为浪费粮食被打过屁股的过来集合~~)

我为什么要给你讲这个故事呢?我们人很容易对自己过于乐观,我们很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

就像我小时候那样,其实我的饭量就那么一小碗儿。但是我却高估了饭量,我觉得我能吃一锅,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过的饭,哭着也得吃完。

我们再把时光拉回到现在。

你平时都是怎么给自己制定目标的呢?比如跑步,看书,其他方面等等。有没有目标定得过高的情况呢?

你先别急着否认,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去健身房办过卡?

在当时办卡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你能一周练个五次,甚至每天都练?

我记得我刚开始办健身卡的时候,兴致满满,脑子里幻想出每天都来的样子。所以当时想着每天练完全没问题。

结果我坚持了一周多之后,我就慢慢松懈下来了。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可能基本上每周只能维持在一到两次。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可能我就是一个月只有一到两次了。

那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当时在“三分钟热度”的驱使下,我对自己后面的一个坚持程度做了一个过高的预估。

关于对自己“过度自信”,我再给你讲一个科学家做过的实验。

科学家首先让被试者们自由锻炼两周,之后让他们评估后两周的锻炼次数。实验人员会这样提问:“接下来每周你觉得你会锻炼几次?”结果这些人的预估值远远高于过去两周他们的锻炼次数。

结果,接下来的两周,他们并没有达成他们的预估值,而且差得很远很远。

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明天会比今天状态更好,空闲时间更多。因此这些被试者在对未来表现做预估时,不觉得过去两周是真实情况。

什么样的目标比较合适?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先先基于自己过往的平均水平,给自己定一个稍稍高一点点的目标,等完成之后,再一点一点地加难度。

这种模式和“心流效应”也很像。“心流效应”指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读书不觉已春深”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

在心流理论中,我们的挑战难度只需要比我们的水平高一点点,就可以让我们达到忘我的状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点一点往上爬,很快就能够达到我们要最终的一个大目标了。

一旦我们的难度过高的话,我们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抵触心理,到最后很容易就是直接放弃了。

还有一个心理,我们一定要摒弃掉,那就是“今天放纵,明天补救”。

我们对于未来的过于乐观的评估,也会成为我们放纵的借口。

比如你的计划是每周写1000字,你可能会觉得下周我可以写2000字,所以我这周我就先好好的放松一下。于是你,这周就放松了。下周又是同样的道理,你又放松了。一直放松放松下去,你这一年到时候一个字也没有动。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你要冷静下来,重新的评估一下你的这个计划,是否是在你的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

如果目标不在能力范围之内,要么拆解目标,要么降低难度。

拆解目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按照定量的这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分块的方式。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这周要背100个单词,于是你给自己定每天背20个单词的,那你这样到周末时候就完成了,这种方式就属于定量。

那什么叫定方向呢?我拿写文章为例,比如说你这周想完成一篇2000字的文章,那么你周一完成选题,周二完成开头,周三完成你的核心的故事的内容,周四完成你的结尾,周五完成那个题目以及整个的串联,那这样的初稿就基本完成了。

等到周六的时候你再对初稿进行打磨。到了周天,基本上就是你整个这篇文章就OK了。

除了拆解目标,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降低你的目标的难度。

比如说按照你目前的情况,你一周背100个单词可能有点吃力,那你就可以目标降成50个,30个单词。;如果你一周写2000字觉得有压力,那就可以改成1500字或者1000字。

我们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而不是让我们完不成。因为只有完成了,我们才能够像踩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往上。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的大目标才能达成。

当我们的目标确定好之后,你再给自己一个两分钟的启动。你告诉自己,我只做两分钟,两分钟之后就不做了。我们的状态就像拖拉机一样,刚开始启动可能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启动好了之后,后面的速度就超快了~(亲测巨好用,如果你没试过这个方法,赶紧试试看)

02 警惕“道德许可”

“道德许可效应”指的是,当我们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或者是做了一定的好事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良好。在这种良好感觉的推动下,我们更容易纵容自己,去做那些不利于我们实现目标的事情。

当我们在做善事或者想好事的时候,你会自我感觉良好。此时你就更容易被自己的“欲望”带走,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

“我已经做这么多事了,应该允许我自己放纵一下。”

为什么很多人在实现的目标过程当中,可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最后,反而离自己的目标相差越来越远,都是因为“道德许可”这个原因。

我们大脑里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健康的、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标,另一个是满足自己原始欲望的目标。当我们在健康的目标取得一定的进步时,我们就容易松懈,此时我们大脑中的那个“恶魔目标”就被释放出来了。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你定的目标是不真实的,那些“坏事”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动力变足,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好身份认同。

如何加强呢?你可以尝试这样。

如果你想改掉一个坏习惯,最好不要说“我要减肥”这样的话,因为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这样的话相当于你在求救,你在和大脑说,我其实特别特别不想减肥,但是我只能减肥,我是被迫的。

你想一下,在被迫的前提下做事情,能做好嘛,肯定不行呀。

你可以尝试改成类似这样的形式:“我是一个有健康饮食习惯的人。”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一点点改动,通过给自己加一个正向的标签,我们就会获得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我们的大脑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变好了,于是就会慢慢地从内心改变我们的行动。

这种方法我亲测有效。为了培养阅读的习惯,我就和我自己说,我是一个知识分享达人。所以我阅读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累了,相反,一想到我的阅读会分享给别人,我就会觉得特别开心~

当自己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如何继续保持住我们的动力,一鼓作气把这个目标给拿下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被试者回忆曾经拒绝诱惑的一次“高光时刻”。回忆完之后,这件事给了他们“道德许可”,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放纵自己。

另一组被试者则被要求回忆当时为什么拒绝了诱惑。通过这个过程,他们的“初心”得到了激活,大多数被试者抵制了下一次的诱惑。

因此,当我们在发现我们可能会把过去做的好事或者进步,当做自己放纵的借口时。停下来想一想,我当时是怎么拒绝诱惑的。

把我们的关注的重点放在对自己当初的承诺上面,而不是只单纯的关注自己的进步。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不要再让你的努力前功尽弃了。把之前立下的Flag,再重新一点点拾起来吧。

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资料:

  1. 凯利·麦格尼格尔 (Kelly McGonigal).自控力[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6:87-11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