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爸爸的“操心点”对孩子有用吗?
01.
前天回家后,我检查小学一年级女儿的数学作业,两张口算题一共100道,错了将近三十道,正确率不到70%。
女儿一直坚持口算练习,正确率为啥突然从98%下降到70%?
不太喜欢跟女儿发脾气的我,实在忍不住嘟囔了两句:“怎么口算题错了这么多?怎么回事?”
她爸听到了,回了一句“错了多少?”
“错了三四十道。”我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我也很生气。
“这么多,咋回事?是不是不操心?最近又不好好学习了?”她爸的嗓门提高了一个分贝,皱着眉头吵了一句。
“咋了?我愿意错这么多,我就是不好好学,怎么了?哼!”女儿有点生气,开始说气话。
她爸又开始了老套路:“闺女,咱操心点吧,再不好好学习,我就揍你!”
女儿瞥了她爸一眼,直接遛进屋里。
02.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2719/b60c273f02121616.jpg)
上学期主要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凑十法6+8=6+4+4=14,这学期正学习20以内破十减法,比如15-7=10-7+5=8。
翻开女儿的口算题卡,仔细看了看错误题目,大部分都是20以内进位加法,比如5+9、4+8,还有不进位加减法,17-5、11+5。
刚学的20以内破十法,全部正确。之前学的进位加法,练的也不错呀。
这是为什么?
我猜测,应该有两个原因。
1.这学期进位加法基本没练过,计算正确率降低。
2.混合口算练得少。最近一直练习同一种类型的口算,退位减法。三种类型的口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不进位加减法,混在一起就容易出错。
03.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2719/c47251d14a2b23a5.jpg)
还有一种类型的题目是:最小填几?
( )+6 >12 17-( )<9
女儿这种类型的题目基本上全军覆没,我问她:“你看到题目“最小填几”这几个字了吗?”
女儿一脸蒙圈地摇摇头。
我再问女儿:“这个题目,你懂什么意思吗?”
女儿什么也没说,就在( )+6 >12 填写8。
看来,她还是不懂题目意思。
我又讲解了“最小填几?”也就是“这个括号内填写最小的数,就可以符合题目要求,你先试试。”
04.
女儿先试了一次,还嘴里念叨着:“12-6=6,6不可以,6+1=7,7+6 >12”
我让女儿单独做了100道上学期口算题,进位加法,正确率99%。
又单独做了100道退位减法,正确率100%。
最后练习混合100道口算题,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不进位加法,正确率99%。
女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
05.
她爸还在郁闷着,继续吵着女儿:
“优优,咱能不能操心点,这么简单的口算题,怎么能错这么多?是不是不想学了?”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反驳她爸:“天天让操心点,操心点,怎样操心点,你说说看。”
整得她爸一头雾水。
研究生学历的老爸,总觉得一年级数学口算太简单,还搞什么破十法、平十法…
他觉得,只要操心点,学习一切都搞定。学习不好的原因,就是不操心。
可是,“操心点”到底对女儿起什么帮助?
我觉得,“操心点”只是发泄情绪,起不到任何帮助,还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发现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一步一步慢慢来,一点一点去攻克。
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要一味地说“操心点”,而是告诉他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个一个小难题,发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