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学笔记】赋话
2022-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河滨散人
许结教授《中国赋学研究》第六讲
研究赋史,我个人觉得分为三大阶段比较好,一是东汉以前,二是魏晋到唐五代,三是宋元以后,这三大阶段是赋史发展的重要脉络。
而赋论,应分为两大时段,以唐代为分界,唐前和唐后。唐前着重在楚汉辞赋,唐前主要在于律赋与古赋,尤其是律赋的批评。
赋话的形成与赋论发展有关。最早的赋学批评形态是史传,如《史记》中的《枚乘传》《司马相如传》,《后汉书》中《张衡传》,《晋书》有《左思传》,一方面纪事,一方面论人。
第二是赋集批评,也就是选本和评点的批评。
第三是赋学专论。一是专题论文,如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程廷祚《骚赋论》。二是有关辞赋的序跋和书信,也算专论,如班固《两都赋序》就是专论,如曹植与杨修的通信,关于扬雄赋的评价。三是以文论文,如白居易《赋赋》。
赋体艺术的一个特点,它是描绘性的,另一个特点是空间艺术,第三赋家创作都有当代意识。
第四种是赋格与赋话的问题。真正出现赋话是在乾隆年间,一是李调元的《雨村赋话》,一部是浦铣的《历代赋话》,还有嘉庆年间孙奎的《春晖园赋话》,还有林联桂的《见星庐赋话》,比较纯粹的赋话是姜学渐的《味竹轩赋话》。
现在有何沛雄的《赋话六种》,香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