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高效表达系列:有效衔接与问答
在职场当中,有些时候我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不能妥善地应答。比如在求职面试中,在竞聘答辩中,或者在绩效面谈中,因为不恰当的回答和应对,很可能让局面发生逆转。今天,我们就聊聊怎么才能巧妙衔接话题与有效回答,让你在职场不吃亏。
那衔接是什么呢?衔接指的就是在你接收到一个提问之后,在开始进行回答问题之前,这个短暂的时间段内应该说的话和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提问者其实就已经在观察和评估你了,这短暂的几秒钟,绝对可以称之为成败得失的“关键时刻”。对方基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你和你的回答:你是否在听?你是否知道答案?你是否愿意建立对话?你是否会给予诚实的回答?你是否尊重我和我的观点?
看到这里你可以回忆下自己在职场当中,在面试、竞聘、绩效面谈等关键时刻,在回答对方关键性的问题时,是否有从这些维度考虑过,是否让自己的表现恰当妥帖呢?
衔接产生的收益那衔接技术会给你带来哪些收益呢?在提问和回答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链接,能够让你获得以下收益:
● 表示尊重对方以赢得尊重。如果你表现出很在意地关切对方,并表达出非常愿意聆听他们的想法,那不管这些想法跟你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大的冲突,你都更有可能去说服对方。这种通情达理、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去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针对具体人的争论,而将对话内容聚焦于大家关切的话题本身。
● 最大可能回答“正确”的问题。在对话当中,特别是被动一方,最容易陷入困境的很可能就是过快地反应式回答,简单讲就是感觉自己受到某种力量压迫或者驱使,从而想赶紧回答完问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你很难把握或者确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况且很多时候因为提问者别有用心,会使用比较模糊的语意进行表达,很容易让你产生误解的。因此,在正式回答之前,运用衔接技术来探寻提问者,了解对方真正的意思就显得特别重要。
● 尽可能地赢得整理思路的时间。很多时候,面对提问我们都是需要进行简单的思考来整理思路的,但是又不能低头默不作声地慢慢想,这时简单的衔接往往能让你多一些时间来梳理思路,从而有效回答眼下的问题。同时,这种处理也会避免冷场,当然也不会让别人觉得你的回答欠缺真诚。
三种话题衔接技术那如何做到有效衔接呢?大家经常使用的有三种技巧,这个在教练对话中也会使用,我在《瞬间整理思维并有效表达(增补篇)》中也有讲到过。
● 首先需要做的便是“认可”。认可对方:你可以直接称赞并感谢提问者。比如我们在培训课堂上,面对学员的提问,经常习惯性的这样去回应,“这是一个好问题”之类,不过不建议频繁过度使用,特别是在一次对话当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话术,比如“我认为或许其他人也有相同的想法......”,“我明白您为何对此如此关注......”,“您讲得这一点非常好”,诸如此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认可事实”:叙述下一些事实或者信息,并在后面加着类似这样的评论:“没错,正如您所讲的那样......,我刚刚正想跟您讨论这个......”,或者“您说得很有道理,您提到......”。最后便是“认可感受”:教练对话中喜欢用“同理心”,讲得就是在处理完“情感”问题之前,探讨任何与“逻辑”相关的道理均是没意义的。表达同理心的话语就很多啦,比如,“我看得出来,您对此非常重视”,讲完这句之后如果需要你可以紧接着邀请对方分享更多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可以缓解提问者的情绪,缓和整个谈话的紧张氛围。如果这块处理好了,那后面的谈话就容易多了。
● 接着需要做的是“询问”。首先可以通过询问来澄清话题。不论是在面试,或者在公众表达过程中,作为听众的对方有时候会提出一些杂乱而含糊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他们是故意的。不过无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你都可以通过询问来进一步探问对方的意思,帮助或强迫他们回到正确的问题的上来。最直白的方式就是让对方再重复下刚才提出的问题,常用的话术如,“我觉得没弄懂你的问题......”,“你是否能够重复下那个问题......”,“我不确定是否明白了你的问题......”。当然,你还可以让对方举个例子,因为了解一个问题本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请提问者给出例子,而且一旦对方给出例子,无形中会缩小问题的范围。毕竟针对具体的事实作出解释和回答,要比单纯处理抽象的陈述要容易很多。最后,你还可以通过封闭式的问题来询问事实。在听众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系列封闭式问题来有效控场。当对方连续回应了几个“是/不是”之后,他们会的情绪也会慢慢平静下来,因为他们会感受到你的关注。同时,对方对封闭式问题的回答,可以帮助你收集很多必要的信息,从而使你可以有效应对最初提出的问题。
● 最后是“调整”。首先要注意的是选择关键词,即当你回答复杂且冗长的问题时,为了使自己的表达显得清晰有力,关键词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领导问你:“你接下来将采取什么办法,确保团队能够达成这个季度的销售指标?你将如何降低费用成本?”我们就需要通过把握问题的要点来链接话题。比如:“首先,我们先看下这个季度目前业绩的完成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关于费用成本......”。其次是改变层次。当对方要求我们提供一些敏感或者保密的信息,而我们不能满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话题的重点层面来加以应对。要么选择“上升”到更宽泛的层次来“稀释”问题,要么选择“下降”到更加细节的层面来“拆解”问题,具体需要根据对方的角色灵活选择。最后还要记得“言归正传”,如果发问者跑题了,较好的做法就是先认同他们的观点,然后逐渐把讨论拉回到原先的话题上来。比如,你正在讨论费用管控的问题,突然有人问:“你能告诉我,如何减少员工流失嘛?”首先对他们的兴趣表示认可,然后变通一下,可以说:“由于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费用管理,关于员工流失我们下次讨论是否可以呢?”,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培训师在课堂中应对学员突然发问的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