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
一滴眼泪 (见谱)
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39年生于一个农奴主家庭,幼时随母学钢琴,并接受民间音乐的熏陶。13岁进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充当御前禁卫军,后在巴拉基列夫、鲍罗廷等人的帮助下从事作曲,并成为“强力集团”成员。1858年脱离军界专事音乐创作,为创建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作出了贡献。他的创作主要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沙》、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有人曾留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表现了威严的悲剧、嘲笑的幽默、辛辣的讽刺、热情的喜悦、狂放的热情、雄壮的史诗气魄。这正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穆索尔斯基。然而当我们听到这首钢琴小品产《一滴眼泪》时却发现了一个不同的穆索尔斯基。《一滴眼泪》创作于1880年,是穆索尔斯基钢琴作品中常被弹奏的一首。
钢琴《一滴眼泪》旋律忧郁,和声简洁,采用三段曲式。引子从♭B大调开始,圣咏合唱式织体是穆索尔斯基常用的创作手法,这里的和弦应弹奏的整齐而柔和。第3小节左手伴奏是和弦上行分解,最后一个自由延长的D音和充满期待的休止后,主旋律在g小调上忧伤地出现了,在船歌式的和弦衬托下,奏出俄罗斯民歌风味的旋律,如泣如诉。整个第一段都弥漫着俄罗斯浓郁的悲伤情调,以下行为主的旋律音,是泪水划过脸颊的痕迹。唯有第9小节的旋律出现了两个加强的♭E,并离调到了♭E大调。仿佛精神突然一振,但随即又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俄罗斯寒冷的冬天,河面结了冰,河岸光秃秃的树下有一个寂寞的身影,那个人正是穆索尔斯基。中段转入同名大调,曲子的色调微微明亮了一些。伴奏是摇曳的和弦分解音型,旋律悠长而缠绕,仿佛穆索尔斯基酒醉后孤独地坐在钢琴前喃喃自语。这段要演奏的更加朦胧,像是醉话,又像是梦吃。左手音跨度较大,要尽量弹奏的连贯而轻柔。右手旋律音轻快但不能轻浮应,充分表现出其中些许快乐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感。有人说,穆索尔斯基的生活充满了自欺、自信和令人睦目结舌的韧性。然而他在钢琴面前却卸下所有固执的防备,任凭自己像孩子一般哭泣后,在琴声中找寻闪烁着幸福光芒的记忆碎片。再现段是减缩再现,之后以引子素材作为尾声结束。穆索尔斯基在最后的几年生命中,现实生活越是失意和空虚,越对自己的活动和未来充满希望,越感情横溢。曲终的G和弦正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无限神往。整首曲子基本都在p上奏出,朦胧但不浑浊,就像一滴晶莹的泪珠。旋律应弹奏的悠长而连贯,触键慢而深,内心深处的忧郁随着音乐缓缓流淌,而绝不是外露和夸张。
克洛德·德彪西曾说:“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温柔而深刻地打动我们的心,他的无意识地摆脱僵化形式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会永远这样保留下来。从未有人能够像他那样简单地表达那种细腻的情感……他充满感情迈出的每一步都让人发现音乐的温柔、细腻、充满感情……”也许这正是穆索尔斯基在坚强与狂放外表下的另一面性格。此外我们在他的钢琴名作《图画展览会》中也能找到与《一滴眼泪》相似的情感因素。第二首《古堡》是根据哈特曼一副水彩画而作,音乐朦胧而伤感,仿佛是作者在轻轻哼唱着一首忧郁的歌。我们从中也感受到了穆索尔斯基的另一面性格。
穆索尔斯基在他短短42年的生涯中,仓吐作了大最的音乐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想像到穆索尔斯基颇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并没有成为痛苦和灾难的战利品,即便临终前几天精神恍惚的时候,他仍在向朋友说着对一部新歌剧的设想。穆索尔斯基一生都在与死神对抗,或者说是在逃避死神。而这首《一滴眼泪》似乎是穆索尔斯基用平静的心态去接受了命运,我们没有听到他曾经的固执与狂放,音乐中浮现的是一位生活凄惨的人在默默地流着泪,倾诉过往的快乐与悲痛,而这一切都已远逝,空气中回荡的只有淡淡哀伤的琴声和那一滴眼泪落下的声音。这一滴眼泪映射出来的,也许就是最真实的穆索尔斯基。
摘自:从钢琴曲《一滴眼泪》看穆索尔斯基性格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