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也风流——旧中国中小型兵工厂仿制的驳壳枪简列
前边分三次介绍了大沽、太原和汉阳厂山寨的驳壳枪,今天再续一篇,介绍其他小厂山寨的。
驳壳枪的结构复杂,按说不适合工业基础薄弱的旧中国制造,尤其不适合中小型兵工厂制造,然而事实上却是,几乎所有能造枪的厂,都曾仿制驳壳枪。除了前边说的太原、大沽和汉阳外,长沙、青岛、华阳、赤水等军阀控制的兵工厂,都有驳壳枪批量生产的记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458b4ea3a42b2471.jpg)
这还不算什么,比这更小的厂都有过驳壳枪的出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ca00b6302b50dc61.jpg)
上图枪身左侧有“西北 1940”字样,有些书刊将西北二字解读成陕甘宁八路军兵工厂制造,是错误的,八路军从没用过西北冠名。也有人根据西北二字推断是宋哲元西北军制造,也不对,宋部被中央改编后,不可能公开再用西北二字。这个西北,是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西北实业公司是阎老西办的,就是原先山西的一系列兵工厂的总和。中原大战阎锡山败北,山西兵工也受到了打击,但没有解体,1932年以后,阎锡山又重振旗鼓,成立了旨在民生的西北实业公司。这个公司的确是以生产民生器具为主,但也从没停止过兵工生产,当然产量是比中原大战之前小多了。抗战爆发后,山西大部沦陷,西北实业公司化整为零,分别迁移至陕西的城固、留坝、中部、四川的广元以及晋西南的乡宁、寨子沟和兑九峪等地,又重新以生产兵工为主。这支标示有“西北1940”的三号驳壳枪,就是兑九峪分厂的出品。
再上一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085017d78da6cdef.jpg)
这支三把盒子铭刻着“潼关第二路修械所制造”字样。潼关第二路是哪支军队?众所周知,三把盒子诞生于1920年,那么这支仿品就必须是1920年以后盘踞陕西潼关并有第二路番号的军队出品。在这样的条件框定以后,那么就完全可以认定,这是陕西靖国军第二路樊钟秀所部无疑。樊部1917年加入靖国军为第二路,驻节潼关,1923年南下追随孙中山。据此可以认定,该枪于1920-1923年之间产自樊钟秀部。
请看这支快慢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286632dbeafb9484.jpg)
看到商标了吧——陆军部修械所造。哪个陆军部呢?国民政府没有陆军部,北洋政府有陆军部,然而北洋政府已经于1928年灭亡,可这款快慢机的原型枪却是在1932年才问世。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枪既不是国民政府所造,也不是北洋政府所造,谁造的呢?1932年后的陆军部能造驳壳枪的只有一种可能:汪伪政权的陆军部。可惜的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鉴定这支枪时又弄错了,请细看枪上的生产时间标牌:1920年代。这就是胡扯了,1920年代哪有快慢机?这枪只能生产于汪伪政权的陆军部成立之后,也就是1943年之后。
看这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f0926ffc8fba933f.jpg)
枪上铭文写着“三十四集团军 军械修理厂 二十九年造”,这已经标示的十分清楚,没有疑问,这是胡宗南部仿造于1940年的驳壳枪。请注意,这支驳壳枪不是仿的德国造,这是仿的西班牙造阿斯特拉903型,也就是国人俗称的“西班牙大腰鼓”。
再看这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fc9d7e095f2eca00.png)
这同样是仿的西班牙造,但不是阿斯特拉系列,而是皇家系列。阿斯特拉系列是枪身右侧七颗销钉,而皇家系列是两侧都有两大一小三颗销钉。至于这枪是哪一家山寨,已不可考。
西班牙驳壳枪,因为采用销钉结合,生产工艺与成本大幅降低,比德国造更容易仿制,因而国内一些不知名的兵工厂、修械所乃至走街串巷的小炉匠,便也多喜欢仿制。再看几款: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a1d1e0405670e060.png)
这支盒子炮的出处同样也无法考证。但可以断定它不可能是较大型的兵工厂所为,甚至不大可能是正规军队的修械所出品。是不是看到这支,就感觉前面那支很精制?
往下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c493cdd742482fd2.jpg)
这支更可爱,连小机头(保险机)都省略了。您看那握把上的刻槽,不知是哪位老大爷用镰刀刻的。
上一支铭刻了洋文标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1f508f9c05f03faa.png)
这支枪仿的很是不错,远看可以和毛瑟或MM31乱真。但是,也只能远看,如果再近瞧: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666e5f5df5ba48fe.jpg)
这是上图那枪上铭文的特写,请各位上眼,你们谁能读懂这洋文?
再看一支保存于军事博物馆内的仿西班牙驳壳枪: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e785b1c6b44a959a.jpg)
这盒子炮厉害,为什么厉害?这是抗战时冀中任丘县马庄的村民贾志殿手工仿制的。因为仿制这支枪,贾志殿受到了冀中九分区司令员的奖励。
敌后根据地仿制的盒子炮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0fa49ffb8895ea16.png)
没有可调表尺,没有保险机,握把与枪管轴线几乎呈九十度的直角,这苏我不的模样有点为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个插梭盒子。
以上各枪不管有多么的粗糙,但都是弹仓供弹的自动手枪,而抗战时敌后根据地的军民,更多使用的则是只能打一发装一发的单打一手枪,也叫独撅手枪、撅把子手枪。请看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d1f92893807bbd74.jpg)
为什么叫撅把子?因为它装填子弹时,必须得把枪体与枪管撅开,请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5d0787b51530c530.jpg)
撅开后,装入子弹。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2b38de1d3547436b.jpg)
装入子弹后,将枪把子与枪管再度还原,完成闭锁。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b6bd2135b71d55e0.jpg)
独撅手枪没有膛线,多发射步枪子弹,近距离威力还是很大的。因为制造公差大,有的枪可以发射不同规格的子弹。
独撅枪往往一个村一个样,甚至是一支枪一个样。可尽管如此,却大致都要做成盒子炮的模样,为的是裹上块红布后别在腰里,让你弄不清它是德国造还是李家庄造。
改开以来的神剧很少表现独撅,老电影中还是能看到的。军教片《地道战》中高传宝灶坑突围时,双手便各执一把这样的手枪。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郭小北,最初用的也是这样的一支独撅手枪。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3984f23137a0d2e7.jpg)
盒子炮在旧中国,就像宝剑对于古代武人一样,是一件兵器,也是一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