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心理学猫族物语文学坊

书评-缓解拖延症,你需要这一本--《拖延心理学》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1768人  3eff530e4a56

一直以来都想尝试自己看一点关于心理学的书,自从学了教育心理学之后这个欲望就更是强烈。我相信了解自己的心理,可以更好地与自我相处。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拖延的毛病,或许你曾经一直都将拖延归之于懒,并且怨恨自己无法付出行动打败他。但事实上仅仅是因为懒吗?这本书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阅读这本书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拖延。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然后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如何对待拖延。这本书被誉为豆瓣拖延小组的镇组之宝,在翻阅豆瓣上对该书的评论之后,我觉得有些人真的需要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书。有个人提问,“是不是看了这本书就并不会拖延了。”就如我们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根治拖延。我想这都是不存在的事。拖延一直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消失。所以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拖延更好的共存。

所以,我认为以下才是本书的灵魂。

我们希望我们的读者对自己的人性抱着宽容乐观的态度,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能够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心态来减缓拖延的惯性。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如果你是想简单地通过一本书就根治你的拖延症,找到能够让你沉迷于追剧、刷微博而推迟写论文,完成报表,写教案,还信用卡甚至是洗掉堆积在洗碗槽里的脏碗,可能这本书会让你失望。但若你是想和我一样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勇于尝试寻找合适的方法减缓拖延的惯性,那这本书你一定不能错过。

全书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又可被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了解拖延,第二部分是给予一些建议-----如何与拖延相处从而缓解你的拖延症。

拖延真的只是因为懒吗?并不是。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拖延的拖延的另一个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作者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真实案例来列举关于拖延的原因并不是简单地归之于你的懒惰。例如我们可能没有发现并且意识到的完美主义观念。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深受拖延的痛苦。他们坚信“我必须要做到完美。”如果做不到,我宁可不做。所以要拖延该做的那件事直到截止的时间过去。也有人坚持“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为了避免失败,我也不能做这件事,所以也需要拖延来渡过截止日期。像这样的原因还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因为懒。

引起拖延的原因有着四个因素。

第一,对成功所需的能力缺乏自信。

第二,.对要去完成某个任务有反感心理:认定做事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困难,结局也会很惨。

第三,目标和回报太遥远了,感受不到对我有什么意义。

第四,无法自我约束,例如容易冲动和分心。所谓对症下药,你是不是应该找找你在不同情况下的拖延原因是什么。

作者从拖延与行为上让你了解到你是否真的意识到了自己在拖延。从拖延与心理上挖掘你内心深处拖延的真正原因。从拖延与大脑上了解让你拖延的信号例如恐惧是如何通过大脑释放从而让你对某件事产生抵触心理并且极力逃避去做这件事从而导致拖延,当然,我们也了解到生物因素即患有某种程度的注意力缺失,执行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等等疾病,就和你的拖延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深度强迫症的人来说简直不能更赞同。总是学不会如何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就是因为总要死磕完一件事之后才会开始另一件。

当然,有些拖延可能真的只是因为你懒,比如你不洗昨天的脏衣服,不进行好几周没有过的大扫除。这种拖延就被给自己找借口了,速速行动才是打败他的最好的办法。

当然,既然是在临床研究以及与多位来访者深入交流追踪拖延症在其生活中的影响之后。两位作者对如何缓解拖延给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当然,这都需要你付诸实行,纸上谈兵从来都不会有用的。

我列举了一些作者建议的一些作战方法方法。

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作战方法B:学会接受和拒绝。接受有益于你的人和事,学会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追求,而不是靠着拖延逃避。

作战方法C: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不是说照顾好你的身体就能减轻拖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一个好身体总是让我们感到疲倦、劳累、困倦似乎也就更不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作者在最后一个部分给出了一些建议。但这些建议我希望你们都用不上。第一点是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症的人,第二点是巧妙应对造成拖延的文化压力,第三点是聪明拜托被动拖延的怪圈。虽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拖延症的原因绝对不是单一且简单的。有来自生理的,也有来自文化,更有来自他人的影响的。

我们总是在拖延,不愿意写一篇论文而在截稿日期熬夜拼凑而成绩不佳。因为害怕做不到最好被领导责骂而不上交该完成的任务逃避一时的惩罚,却又要受到其他的惩罚,但却依然活在我并不是做不好只是我没做的幻想里。

拖延真真实实的一直存在,且你每一次拖延的原因可能都并不是很相同。与其在每一次错误铸成之后咆哮着要痛改前非戒掉拖延,却又并不是很奏效。不如在拖延还没导致你犯错误之前就认清它这一次影响你的本质并打败它。

两位博士在书中坦承,即使在写作本书期间他们依旧深受拖延症的困扰,在截稿日期过去之后才交上了稿子。但是,诚如他们所言,我们也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不是教你怎么打败拖延症,而是更好的与拖延症共存,缓解它的影响,让你找到如何与自己更好地相处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