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小小小小的火》:成为自己的贡献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身居法国的居里夫人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出了一台X射线仪,并将它开到战场,救助了数十万法国士兵。但在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提名最先是没有她的,但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论的真正开创者其实只有她一个人。可是直到她去世后,人们才意识到她献身科学的高尚人格。
其实在过去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女性都保持着“相夫教子”的观念,可是人性的神奇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特别而倔强的女人,摒除了性别的差异,只为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梦想奋斗着,而在《小小小小的火》中描述了流浪艺术家米娅和女儿珀尔与理查德森一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但我更愿意认为是讲述这样一个同居里夫人一样不因现实的阻挠,不因他人的眼光,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的女人的故事。
《小小小小的火》来自美籍华裔作家伍琦诗,2014年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是当时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而《小小小小的火》一经出版就获得27项年度图书大奖,被104家媒体重磅推荐,甚至在美国最大书评网好读网获得10万多条好评,那么获得这么多荣耀的《小小小小的火》到底好在哪里呢?又或者应该说作为读者的我到底被什么打动呢?
选择
在《小小小小的火》中你会看到米娅和理查德森太太是两种人,米娅不顾家人反对为了爱好过上“漂泊”之路,理查德森太太将安稳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原本她们应该毫无交集,但因为米娅租下了理查德森太太的房子而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在初读《小小小小的火》时我认为是她们家庭环境造就了两个人的选择,可是重读第二遍时我发现在米娅的原生家庭中她的父母是长期劳作的人,对于艺术他们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他们保守、务实,按理来讲出生于这个家庭的孩子应该继承父母的基因——安于现状,做好“相夫教子”的准备。可是当十一岁的米娅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一步一步将自己带上这条“不归路”时,她的父母反对,甚至不给她学费也无法阻挡她的前进。
而理查德森太太从小生活在富裕而善良的家庭环境中,她的母亲曾为了声援黑人加入大游行,但她却并不认同母亲的理念,认为那是危险的,冲动的,将心中那团企图冲破平静生活的火苗压抑在心中,也同样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呢?我只能说你觉得合适自己的就是正确的,但它只是你自己的。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居里夫人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在由男性制定负责的世界里,他们认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尽管在那个年代女性的位置如此被轻视,但居里夫人仍然选择走到世界舞台被人所熟知,可这份勇气并不是因为自己希望以女性的柔美或是性感获得关注,而是她已经将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或者说她只是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梦想。
由此可见,这份选择的勇气其实从很久之前一直延续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只是有些人遵照自己内心意愿,有些人因时代被迫放弃,而有些人却选择了忽略而已。而米娅和理查德森太太就在这其中。
其实原本她们应该互不打扰,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最可怕的就是当两条线相交时,另一方想要改变对方的路径,而理查德森太太就是这倔强的那一方。
包容
其实从米娅与女儿搬进房子时,理查德森太太就对米娅产生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米娅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此不同,她内心是有羡慕之意的,尽管在《小小小小的火》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另一方面她嫉妒米娅如此丰富而多变的生活,因为她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只是她将它锁在了内心深处。
而米娅呢,从大学乃至带着女儿流浪了多年后,她清楚自己不想要的与必须得到的,所以她对生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她内心通透,拥有包容的胸怀。
原本这是个人性格导致的生活路径不同,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最怕的是人缺乏对外物与个体差别的包容心。比如当米娅想让女儿过上正常的生活,但又想要了解女儿跟理查德森家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做什么时,她欣然接受去理查德森太太家中打扫卫生的这一工作,暗中观察女儿的生活,却不打扰她,给她足够的自由,而女儿也更加愿意跟母亲分享。
而在查理德森太太所生的孩子中伊奇的诞生过程最让她备受折磨,加之她早产身体孱弱,但长大后性格好动,使得她在伊奇身上放注的强烈的担心,到后面演变成了愤怒,这种愤怒是恐惧所化,只因她认为伊奇的举动都带着巨大麻烦,而这个麻烦就如同她深藏内心的火苗,致使伊奇越加想要逃离她的控制,并导致母女两人的关系变得日益恶劣。
为什么她们同样是为了孩子好,做出的事情,造成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并不是因为米娅教育方式独特,也并不是查理德太太不懂变通,而是米娅从一开始就懂得父母没有扼制孩子天性的权利,以及父母能够做得就是适当引导孩子不误入歧途,而后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走。
而理查德森太太无法容忍自己孩子的独特,或者说是意识到伊奇身上有别于其他同龄孩子的这份自我意识的觉醒,致使她没办法掌控她,所以她对伊奇的母爱逐渐被这份无力的愤怒感吞噬。
其实像理查德森太太这样何其不可怜?她对伊奇的爱与对其他三个小孩的爱是同样的,但因为她心中的理想主义,认为世界一定是有秩序,一定可以达到完美境界,所以她对自己的生活也同样这般规划,却忘记往往改变才是真正的不变,而规划的核心正是这份不变。
母亲
在珀尔与理查德森几个孩子去博物馆观看摄影照片时发现了一张米娅与小珀尔的照片,而这张照片的背后隶属了位一有名的女摄影师签字,毫无疑问这引来了几个小孩的好奇,而独特如伊奇认为米娅身上藏着秘密,几经查找无果后找到理查德森太太,希望通过她的帮助找到答案,而理查德森太太接受了她的请求,对米娅展开了细致调查。
调查期间,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理查德森太太的朋友得到了一个抚养婴孩的机会,但生母突然出现,导致情况变得复杂并被新闻报道,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于此同时理查德森发现告知生母的知情人正是米娅,并因一点点揭开米娅成长之谜对她产生了强烈的个人厌恶和鄙视。
另一件事是理查德森太太读高中的大女儿突然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在试探中得知男友并不愿意要这个孩子,于是请求珀尔陪自己去打胎,同时借由珀尔的名字做了这场手术,在回到珀尔家中时被米娅猜到了此事,并得到了她细致的照顾和暖心的安抚。
看到此处时我突然想到如果米娅和理查德森太太对调位置,她们会如何做?我相信如果是米娅会深思为何这个女孩为了追逐梦想是多么艰辛,如果不是被逼绝境如何会去代孕,她会同情并且在未来给予她更多帮助。而理查德森太太当看到别人的孩子竟然会做出打胎这种败坏门风的事时会大力讽刺,并且到处宣扬吧。
当然,这些仅仅是猜测。可是我知道这是真的可能发生。因为理查德森太太在看待这场婴孩争夺之战时,认为米娅没有遵守代孕的约定,所以不明白朋友盼望孩子的迫切心情,失去了对待事情的公正之心。
而米娅告知生母的原因仅仅是因她知晓作为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必将延续一生,尽管生母遗弃过孩子,但那时生母处于饥寒交迫状态,就如那时的她失去了第二年的奖学金,可已经打三份工的她已经竭尽全力了,所以当为了继续追逐梦想,年少的她接受了这场意外的机会,可当孩子即将出生时,她却选择了接下这份重担——带着孩子继续追逐梦想,即使无法上学。
有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米娅为了孩子过上另一种生活,查理德森太太为了帮助朋友取得成功不惜冒法律和道德风险调查生母是否堕胎,却查到珀尔的名字。两者同样是打着母爱的旗帜、私人的欲望却给我不同的感触。
这让我开始自问,母爱是一个很伟大的存在,可是作为母亲本人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本身也就失去了个人的精神内核,以及她未做出清晰的身份认知,包容也随即不再,而这最后的母爱,可能只是一个虚无的表壳,承载的也许只是她所想要表现给世界的美好假象呢?(故事的结局我在此留个悬念,如果希望知道的读者可以买下书来自己去体味这场书中人生吧。)
其实看到最后看似是讲述两个家庭的故事,不如说是讲认真做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尽管每个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重担,但我们这一生究其本质是为自己而活。就像居里夫人遇见困难,本可以选择放弃,但仍然坚持并被世人所记住,而我们普通人一个,只要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对自己,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轻松一刻-
截图选自网络文尾喜蛋:评论得我心者送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