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建议:被高效采纳的方案 D77
核心建议:被高效采纳的方案 D77
核心建议是结构化思维方式的第二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定义问题;核心建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简单易懂的假设+一个对利益相关者有益的触动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别人寻求建议的时刻,也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知识热情的建议别人如何如何做,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更多的时候别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在向外寻求建议的时候更多的会是一种寻求认同,寻求更多理由的行为。我们在给出自己建议的时候也只是给出自己过去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一种假设,在时效和对象上不一定适合对方,因此被接纳的概率极小。因为经常看关于数码产品的测评文章,喜欢了解数码产品的参数,性能,配置等,在同事中形成一种对数码产品精通的印象,在购买数码产品时喜欢向我寻求建议。我在简单落实了同事的需求后(主要是用途和价格区间),就开始建议同事购买某种类型的产品,只是在推销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知识,并不是真的考虑同事的各方面的需要,给出多种假设,而是简单的推销,最终也没有被采纳。有如妻子问:晚上吃点什么?我说:你想吃什么?然后是尴尬的:没什么想吃的,你决定吧!我:好吧!最终到底吃什么没什么新鲜的,继续重复昨天晚上吃的东西。但如果妻子问:晚上吃点什么?我说:你们中午吃的是什么?妻子:中午炒了一个什锦蔬菜,蒸了米饭;我:那就吃面条怎么样?简单方便;如果妻子正好也不想做饭了,那就一拍即合;如果妻子状态较好,精力还很旺盛,就会接一个自己的想法:嗯,儿子比较喜欢吃米饭,晚上还是炒两个菜吧,我先把米饭蒸上。
很多时候我们在给建议的时候,潜意识中都会有一种假设,我们的建议都建立在简单的假设上,但假设经常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给出的,而不是建议寻求者角度给出的,所以建议被采纳的概率小。其次,假设之后没有触动点也是建议不被采纳的重要原因。以前写文章一点也不注重标题,看见一些夸张的标题也总感觉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后来学习了好的核心建议是假设加触动点,才惊觉写作是输出,也包含了想给别人建议的潜意识,输出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能够帮助别人,能够影响别人,能够让别人改变,让读者变得更好。一般文章的标题就会包括核心建议,以前的标题,只是给出了一种假设,如:有计划的阅读,这样的标题只是说明一种阅读的状态,建议阅读需要有计划性,对读者没有产生一点触动,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读者可能连点击的兴趣都没有,怎么会有阅读量呢?最终变成了一种自嗨。如果标题稍微改动一下:有计划的阅读——一周轻松阅读一本书;这样就成了假设加触动点,对于哪些想提高阅读效率,想提高阅读速度,一个月都读不了一本书的读者就可以产生触动,有了阅读的兴趣了。而且,核心建议的“假设+触动点”的顺序不能改变,如果上述标题改成“一周轻松阅读一本书——有计划的阅读”时,读者关注了“一周轻松阅读一本书”这个触动点,往往就会忽略我们真正的建议“有计划的阅读”,因为相对于过程 人们更关注结果,如果先抛出结果,过程就很少有人关注了。
核心建议只有一个,触动点也不宜太多,让读者关注的重点太多就相当于没有重点,最好将触动点控制在三个之内,并对触动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重要的触动点最先用最大的篇幅阐述。在写作和工作中要有意识的练习提供核心建议的能力,时刻关注简单的假设加触动点;写作上首先从标题开始练习,每次的标题都要采用“假设加触动点”的方式思考;工作中的建议也要更多的考虑触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