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笔记-第1章 稀缺-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曾经说过, 好多人,
甚至那些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经济学家, 也只记得一些技术上的
东西, 而没有掌握经济学的精髓。 就像一个人背诵了好多乐谱,
却从没听过音乐一样。
这里首先讲的, 不是术语、 图表、 概念, 而是故事,是真实的例子, 它们会告诉你经济学基本的方法论。
真实世界| 经济学的视角
第001讲 |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 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 **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 P. O. W. Camp,1945) 。-----作者雷德福(R. A. Radford)
战俘营里的经济活动肯定不是市场经济, 但里面人们的行为、 发生的事情, 就不遵循经济规律了吗?
雷德福在这篇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战俘营里的各种经济现象、 经济组织和有趣的事情, 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雷德福说:
“事实上, 一个战俘物质享受水平的显著提高, 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 而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交换得以实现的。 ”
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 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
有交易就有价格, 有价格就有价格波动。
在战俘营里, 面包由红十字会提供, 一个星期两次, 星期一和星期
四早上每人发一份面包。 拿了这份面包以后, 每个人都要保存好慢慢
吃, 下次发面包得等三四天。
这样, 战俘营里的面包价格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发面包的前
夜, 也就是星期天、 星期三的晚上, 大多数人都把面包吃光了, 面包价
格会达到高峰, 交易的价格比平时需要多一根香烟。 如果有人坚持在星
期天、 星期三的晚上不吃面包, 他就肯定能赚到一根香烟。 当然, 到了
发放面包的当天, 面包价格就会回落.
正是这种价格的波动,为很多"商人"创造了机会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
有了货币, 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只要有货币, 就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第002讲 | 马粪争夺案
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 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 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 要么是效率优
先, 二者此消彼长、 互相对立。 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说时, 我就会想起
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Thomas Haslem
v.William A. Lockwood, 1871 ) 。
-
鼓励创造财富, 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
-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 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 不能见猎心起, 不能顺手牵羊, 这是一种普世的
公正观, 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向子女传授这种观念。 但在这种公正观
背后, 却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 这种消耗
越大, 资源的净值就越低; 社会的道德规范, 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
耗, 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 背后的含义往往是: 这是符合效率标准
的。 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 或者那
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 才是公正的规则。 也就是说, 因为有
效, 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 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 学过经济学
的人明白, 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 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 而是
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 公平和效率, 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
面.
第003讲 |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 是否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是一个人有没有受过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
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要把比较的东西拿出来, 放在天平两边去比对。 而经济学要教给大
家的是, 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 也要看见那些看
不见的东西。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 1848)------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 100多年前写的
巴斯夏在文章开头就斩钉截铁地说,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
别只有一点, 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 而好经济学家却
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 破窗理论的故事
- 破窗理论变种之一: 国家发展
- 破窗理论变种之二: 工人就业
- 破窗理论变种之三: 节省物资
任何事情的考虑需要两方面,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反面又会怎样...
- 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并不是说凡是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重要。 而是说, 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 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 甚至是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第004讲 | 区分愿望与结果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如何致富、 国家如何富强的学问。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会产
生哪些有害的后果。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就在于,它研究的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
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现代经济学始于《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 而《国富论》 的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
为什么以前的学问不叫经济学? 经济学与过去那些研究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二者的区别有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 以前的很多学问研
究的是“事与愿符”的规律, 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规律。
- 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
要产生好的结果, 就要怀有美好的愿望, 同时让那些怀有美好愿望的人多
干事。
- 坏人干坏事的影响其实有限
哲学家康德曾说: “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
来自敌人, 我们倒能设法自卫。 ”
- 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经济学要研究的, 不是“好人做好事、 坏人做坏事”的问题, 而是研
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它要问的是, 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
- 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人性观|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第005讲 | 不确定性、 进化与经济理论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
能够存活下来,而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不确定性、 进化和经济理论》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195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位年轻教授阿曼·阿尔钦
(Armen Alchian)
- 两大经济学家的理性之争
一位经济学家叫理查德·莱斯特(RichardLester):企业家
在决策的时候, 并没有完全根据经济学家所说的最优化原则去做。另一位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 则为经济学做了
辩护。 他说, 每个人在做决策时, 虽然未必懂经济学, 也没有拿着计算
器计算, 但是在不知不觉中, 其行为已经符合了经济学的假设, 符合最
大化原理了
那么每个人做决定的时候, 到底有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 是不是符合理性人利益最优化的原则呢?
- 年轻教授拨开云雾见真容
- 万物存活看条件, 和理性与否无关
阿尔钦说:
人究竟是否理性, 这个问题不重要。首先, 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 只要存在不确定性, 人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 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 一个人, 一个组织, 甚至
一个制度, 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 这些跟
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 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 这两种不同的风格, 哪一种成功的机会
更大?
成功的机会来自于游戏的规则
第006讲 |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人性自私, 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
斯密的第一个观点是: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 自暴自弃的人, 在社会上是不会受到尊重的。
-
斯密紧接着说了第二个观点:人不仅仅是自私的,同时还具有同情心,也就是有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人们把自己认为的别人是否幸福,当作自己是否幸福的一部分: 你幸福,我幸福;你痛苦,我也感到痛苦。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叫“同情心”,人人都有。人有同情心,也就是有爱心。
-
斯密的第三个观点是:“人的同情心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减弱的。 ”
仅靠爱心不够, 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每个人的爱心都极为有限, 而他们又时刻需要别人的帮助, 在这种
情况下,人们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依靠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
人打交道的地方, 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 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 而说对他们有利。”
人际互动二分法: 小圈子靠爱心, 大世界靠市场
小圈子靠爱心、 讲同情, 而大世界靠市场、 讲规则。
斯密的重要建议是: 不要搞混了, 不要在家庭、 朋友圈里斤斤计较, 过分讲究市场规则, 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第007讲 | 铅笔的故事
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
《我,铅笔的故事》(I, Pencil, 1958)。---伦纳德·里德(Leonard E.Read)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令人信服地、有力地阐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
第008讲 |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市场和慈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又如何呢?
- 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
- 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 缺乏反馈机制。 最重要的一点, 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 而扶贫行善则没有
- 委托代理问题。 许多负责行善的人, 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 所托非人问题。 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
- 养懒汉效应。 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惰性, 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 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