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且读诗
近日台风卡奴将至,降温多雨风亦肆。
余独居一室,无电脑电视,亦无美人相侍。电影游戏无兴致,友人卧床无他事。甚觉乏味,遂读诗以冶情致。
早就听闻木心的那首《从前慢》,故在微信读书软件上下载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浸淫其中。窗外风雨大作,我独坐窗前大声诵读,别有一番乐趣。
木心,浙江桐乡人,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木心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云雀叫了一整天》《文学回忆录》等书。
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木心先生却自道“名字其实是累赘,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心’字笔画发散之意。”(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
读木老的诗,时常像是一位老先生的语气娓娓道来,没有华丽词藻,没有工整对仗,就是简单叙述,却满含诗意,读来甚是喜爱。
比如这篇《城和桥》:
“此条皇城北面的街道
当初有高墙挡在那里
墙的北面是马路
车子沿墙走,阴沉沉
尤其下雪以后
靠墙的一半路面冰冻着
天暖起来,这就湿漉漉地没完没了
从前通什刹海的那座石桥
就有一部分砌在墙内
便称西压桥,与东边的桥相对
那边的不被压故称东不压桥
西边桥以北是什刹海,明朝名胜
夏季,摆些茶摊,点心铺
卖八宝莲子粥最有名,我没吃过”
木老很幽默,西压桥和东不压桥的名字竟是这么来的,还有那个八宝莲子粥,木老说最有名,马上又来句,我没吃过,竟然有点小性子在里面,老顽童脾气爆棚啊!
木老的诗,时常又像是一位茕茕孑立的高人,句句暗藏着深意,却又不让你轻易读懂。这些诗得联系作者的所处环境和社会背景才能看懂吧,还得再读。
比如那篇《拥揖》,篇幅稍长就不赘述了。读来像是文言文,其中还用了些典故,若不是诗后面加了注释,怕是完全不懂作者在说什么。
我比较喜欢木老的那些简单有趣的诗,很多是写故乡,写旧时的事和物,还有一些诱人的吃食。大概是我水平有限吧,太深奥的读不懂,所以对这些通俗易懂的诗篇由衷偏爱。
木老写粥:
“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东坡、剑南皆嗜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网络上有段流行的句子:愿此生有人陪你立黄昏,粥可温。和木老的这句诗比起来,“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简直是找到鼻祖的感觉。
昨天看到豆瓣首页有篇文章,叫《古诗有风险,使用须谨慎》,是一位文化人写来调侃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古诗误用。虽然就像他说的,有些孔乙己的做派,但是不得不说,假如平时能够正确使用古诗,表达在特定场合的感受,那很厉害的好不好?
读这本《云雀叫了一整天》,不光是读诗,读其他读者的评论也很有意思。微信读书这个软件的好处,就是能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留给其他人分享。很多读这本书的人,本身的文化水平就很高,一看就是经常读书甚至读诗之人,言语中文化底蕴厚实,读来也是一篇佳作。
这个昵称叫“A.Z”的读者,在《城和桥》这篇诗后面写到:“年少游北京,一人绕着什刹海走了一天。南方的年轻小看了北国的冬季,冷风扑面,像刀子刮来。湖面一半是水,一半是冰。而阳光经高耸的宫墙遮挡划分为二,阴的地方滋生积雪,阳的地方喂养树木。”
很美有木有?也是一首诗有木有?
木老的诗太有意思,让人不忍心读完,却又忍不住想看下一篇。就像是发现一款好玩的游戏,不敢太快玩到最后一关,却又忍不住一关关往下过,只能在愉悦与不忍的煎熬中,尽情体验其中的乐趣。
了解木老的生平可知,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过很多苦难,也留下了很多成就。木老的诗,如同一剂温和的良药,慢慢地滋润着由苦难造成的伤口,将曾经痛苦不堪的回忆,化作轻描淡写的疤痕。他的诗,没有对过去非人待遇的愤懑,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抱怨,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包容过去,包容自己,包容一切。他将自己的所有都写在诗里,用诗寄托自己所有的情感,以诗对待跌宕的人生。
风雨飘摇也好,坎坷曲折也罢,有诗为伴,此生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