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书

2016-11-07  本文已影响110人  Issam

You exist if and only if you are free to do things without a visible objective, with no justification and, above all, outside the dictatorship of someone else's narrative.
-Nassim Nicolas Taleb

失败的逻辑.jpg

事情因何出错?情势为什么急转直下?简单地说,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如此复杂,超过我们与生俱来的处理能力。我们思维迟缓,单次处理信息量太小;我们需要胜任感,极易自我保护,不愿意尝试陌生的事物;我们的记忆容量有限,注意力只能集中于迫在眉睫的问题上——这些都是我们处理复杂时犯错误的简单原因。

我们人类时当前的创造物,但是在当今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在时间结构中思考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执行措施和效果之间有一段延迟时间,必须学会识别时间的“形状”,必须知道时间不仅有它们即刻可见的效应,而且还有长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必须学会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必须认识到在复杂系统中不能只做一件事情。不管要不要,我们所采取的任何一个步骤都将影响其它许多事情。我们必须学会应付各种副作用,必须认识到决策的影响会出现在我们从未期望看到的地方。

唯一的解决之道似乎只能是模拟加上训练,而且是日常的行动。理想的行动者看上去通常都能够具备一大堆的能力,而且在一堆能力中,最突出的是判断能力。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jpg

学校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的未来。简而言之,学校总是让学生花费太多时间待在学校里,但是又总是不能让学生在任一门学科或活动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完全刻板地遵循学校的课程表,必定只能让一名学生一事无成。“不怕班里有学霸,就怕学霸过长假。”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名好学生必定掌握了自己的节奏,在充分地理解了知识的基础上尽量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学校的形态已经在发生变化。可汗学院是在线教育,每名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进度。可汗学院进入传统学校,传统学校是否会变成同伴交流学习经验的俱乐部?如果是,那这样是不是更好?在Altschool里,学生们每个人都有一张任务清单,各不相同,而且,清单的名字叫做“Playlist”。在大学方面,斯坦福已经在申请政策中,特别列出一个章节,邀请在家上学的学生在申请文书中叙述为什么选择在家尚需,如何安排学习的过程,在家上学的益处和取舍利弊等。而且,斯坦福建议可以请一位在线教育的老师写推荐信。

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多,不过这个议题可单独拉出来写一个系列。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jpg

杨小凯的这本笔记很薄,难以公开找到。他从晚清开始讲起,分四段,一直讲到2000年。这四段包括,晚清经济史(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民国经济史(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0-1978)和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2000)。笔记综述了大量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没看过笔记,没在海外读过书的话,我想很难了解到这些研究。作者又以极其清晰而坚定的语言对各段时期的经济内容及其展开方式做出分析和总结。因此,这本笔记具有很高价值。看完之后,留在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四个字是,机会主义

笔记内容暂且不说。作者开宗明义谈到治史方法也振聋发聩。他说,“历史研究从未有述而不作的,每本历史著作都有显含或隐含的理论框架。实证的研究态度是在写史前言明分析框架的假设,则读者可以自行判断这些假设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当这些言明的假设之多样化到达足够多,且在不同框架之间有充分竞争时,对理解历史最有帮助的框架才会在学界共识的基础上脱颖而出。如果不言明潜在的对分析框架的假设,使读者误以为存在一个没有理论框架的纯客观历史,则读者反而会轻易相信一些很没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而失去对分析框架的识别和批判能力,因此反而使历史记叙变得非常主观。”大家有没有更多的联想?反正我有。

这本笔记可以搭配作者的《中国政治随想录》一同看。虽然是随想录,不是严格的治史著作,但是作者在写它之前已经研读了大量历史书籍,结合他的独特人生经历,终生的学习和实践,这本小书同样带来深刻的启发。

一流人才的40个习惯.jpg

在这本书中,”一流人才”是优秀运动员。作者是运动心理训练师。作者认为,一流运动员和二、三流运动员相比,不只是体能,技术或身体能力等方面领先,一流运动员在”思考习惯”方面与其他人的距离也不容忽视。而且,作者同样认为,这种”思考习惯”是共通的,对于任何领域的一流人才来说都是通用的。我好像不能不同意作者的说法。

40个习惯看上去不少,不过,作者把这些习惯分成几类。它们分别是:每天的习惯,采取行动时的习惯,为了将实力发挥到最佳的习惯,被任务追着跑时的习惯和为磨练自我而形成的习惯。从写书的角度,我认为这是个创新。而且显然,如此分类非长期实践不能获得。这样的创新并不是发明,实属作者内化这些一流运动员的”思维习惯”的结果。所谓内化,就是身体的执行影响思维的形成。思维不同,实属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因此,这本书颇具价值。

超级版图.jpg

原著的名字是《Connectography-Mapping the Future of Global Civilization》。作者是印度人,在美英治学,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游历过,现在于新加坡任教与研究,他有实力写这样一本书。作者认为,互联互通是全球的未来,全球化的供应链连接而成的版图超越国家和疆界,成为全球的真实"地貌"。基础设施成为构筑全球地貌的血管和骨骼。未来的世界是由超级城市为中心连接而成的有机体。这是适应未来生存需要的变化。互联互通也将引发认知的更新。我们将接受事情具备更多的维度,主导我们的不再是单一的理念。

作者在团队的帮助下将全球互联互通变成可视化的地图呈现在互联网上,让人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效果震撼。

书中有关于中国大量的论述。不管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和论述,书中充满了大量别处难见的事实和数据。好看。

转行.jpg

原著的名字是《Working Identity-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书名翻译其实没有道出实质。

按照目前通常路径:毕业之后头3年适应工作环境,从学生身份转换到职业身份,然后适应者再花5年在某一个行业的一个领域入门,此时优秀者可以被发现,选拔至重要部门或岗位担当骨干角色,再历经8-10年,顺利者可以升任至中高层级。不过,随着人生第一个职业顶峰到来,不少人也将进入又一次事关重大的困惑期。而在前面描述中的任何一个关口,都有相当人数陷入困惑,寻求转变。

这本书适合任何一个陷入困惑,寻求转变的个人。它教给你一种行动创新的方法。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平均会在三个不同的组织中工作,经历一次对人生非同寻常的职业转变。

也许这样的未来很快会到来:很多人的职业转变将不得不变得更加频繁。或者换句话说,未来一个人将不得不尽力通过不断转变来保证职业道路长期持续。那么,这本书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撒玛利亚的城墙.jpg

法国比利时等地的漫画有悠久的历史。与美国的作品有鲜明的区别。九月看过的两本DC漫画,看书就如同看电影,或者超过电影,从故事到绘画,各种元素太丰富,目不暇接。而这本代表作品则显得节制。故事深刻,却没有过多的铺陈,画面虽然细节丰富,但是始终牢牢掌握观看的焦点,自始自终保持着紧张感。

这是一个令人颤栗的异想世界。

Head First HTML and CSS.jpg

“重视大脑的学习指南”,此言不虚。书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这本书是如何重视大脑的。当然了,刚刚翻开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独特。这就是重视大脑的表现。它不厌其烦地逗你一边玩一边学,有时候你会觉得有些细节的安排实在是重复,甚至有点儿傻,嗯,这就对了。因此,这本书也变成厚厚一本。不过,相信我,多数人都会因此爱上学习的。Head First是一个系列,可以保证你进入心流,学完一本,再来一本。

亲近母语日有所诵.jpg

英语国家都有分级阅读读物,完整一个体系,并总结出非常详细的指导标准,细致到每个学年的每个月份的进度都有明确含义的刻度表示。中文阅读分类指导还没有做到这样详细。民间有人已经进行了为时不短的尝试,并且拿出了全套作品。亲近母语是一个典型系列。我目前只购买和研究了一年级的读物,觉得不错。

就把昨天读过的作为一个示例吧。

有条“蚯蚓”真可笑,
顺着鼻子上下跑。
哧溜一声—— 出来了,
哧溜一声—— 进去了。
不是蚯蚓是鼻涕,
掏出手绢快擤掉。
不要挂在鼻子上,
让人看见多不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