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意识流”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思无邪盛唐气象

在头条转来的一次媒体对莫言余华的访谈中,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文人相轻暂时收起,相互吹捧,人敬人高的逢场作戏是必不可少的。

余华谈到莫言,说其进入写作状态极快,很容易就进入作家人人羡慕的那种“写作意识流”的忘我虚空状态。而且莫言只用了43天便一口作气写出了《生死疲劳》,50多万字。不可谓不忘我,不可谓不入流。

对此,我深信不疑。不过,我并不认为小说是文学的全部。文学,可以是诗词,可以是散文、杂文,还可以是观点立论。此正如若把“女性”代表“全人类”,“女厕”单独拎出来称作“公厕”一样。谁真谁假,这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意识流这种虚空忘我的状态,我也时常经历,不过我更喜欢写作杂文、立论。通常这种“写作意识流”经历的时间都相对比较短暂。比不得那么多只要一谈起文学,必是要穿越时空,或是挖坟掘墓,或是朝圣西方,还要在其中编织无数千难万险魔幻现实无由考证的取经故事。此种盗墓文学,再由西方挑挑捡捡上市拍卖待价而沽的勾当,那种超然于世“生死疲劳”的绝世神功,和那种必是要经历翻天覆地,还要必须使用魔幻现实的手法弄假成真长久的“写作意识流”煎熬,即使打死我,也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向读者保证,我任何的取材和引用,都是经过用心查实取证的。

对于写作,公诸于世,无论是读者多少,或影响力大小,日后一旦公之于众,与人审视推敲,写出的文章泼出去的水,那一定是有去无回的。如此谨慎,既对得起良心,又对得起读者,更经得起拷问,内心的安妥,总比那些洋洋洒洒落笔几万言经受推敲考据要的概率要小得多。

文有道,有话便说,雨过天晴,彩虹出没,不添点墨,即便是你有得是千秋万代的故事,人家读者也未必有赔你一起虚幻无聊的时间。

比如,我这一篇立论短文,就是经历过一气呵成的“写作意识流”的。真的,对天对地,指良心,如假包换。

又要到养精蓄锐的时间了,明天一早还要跟着母亲到公田偷麦拾麦,半人半鬼,半偷半拾,耽误不得,长话短说,利己利人。拉灯睡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