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弗朗茨·卡夫卡-别害怕孤独,逆境中也能开出花

2019-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叶夫根尼娅

      弗朗茨·卡夫卡是笔者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生于1883年7月3日,死于1924年6月3日,是生于捷克首府布拉格的犹太人。18岁考入布拉格大学,先学化学、文学,后来考上法律学博士学位。卡夫卡幼年时父亲下海从商,艰苦创业终有小成,但形成了刚愎暴戾的性格,自幼活在对父亲的崇拜及恐惧的阴影下,对后来卡夫卡性格中的孤僻阴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少年卡夫卡酷爱文学,1904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作品深受哲学家尼采和弗洛伊德影响,主要是由外而内的表现手法,作品极具批判讽刺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却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接触交往,甚至害怕结婚,他曾3次与人订婚,后来都反悔退婚,以至于最后终身未娶。大学毕业后的他,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兼职写作,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及短篇作品,最著名的有《变形记》、《城堡》、《判决》、《饥饿艺术家》、《乡村医生》等,后来卡夫卡年仅41岁就死于了肺痨,在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曾拜托他的朋友马克斯·勃罗德把他的作品销毁,但勃罗德违背了他的遗嘱。他把卡夫卡的遗稿、日记、书信整理出版,并为了他立传,为我们后人所熟知。

      简单讲,这就是笔者最喜欢的作者,短暂并不辉煌的一生,他的生活是灰暗的,孤单的甚至是压抑的,没有什么功成名就,大起大落,如果不是他的朋友,我们甚至无从得知他的作品,就那么默默地,悄无声息的从这个世界里消失而去,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怜,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中国有句古话叫“福兮祸所至,祸兮福所倚”。他的经历摧毁了他,但也塑造了他,为他打开了文学的大门,正如他曾在日记里写到的“我内心有个庞大的世界,不通过文学途径把它引发出来,我就要撕裂了”!现实的不理想,成就了他虚拟世界的思绪隽永,这也是他后来畏惧婚姻的一个原因,他害怕稳定的生活,会赶跑他的灵感。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位诗人之一,毕竟他的诗《当你老了》曾被改编为歌曲上过春晚,那就是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叶芝的生平就不多介绍了,大家也大概都了解一些,多次求婚被拒,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些失败了的经历,也许根本不会激发他灵感去进行伟大的创作,也不会留下那么多伟大不朽的诗篇。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岁月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留下些不好印记,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想尽各种办法去涂抹它,而是要直面它,或许它不那么光彩,常常会刺痛你,但这一定有它的意义。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别害怕孤寂,逆境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