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苑散文读书

万卷好书111:没文化害死人,国宝当成药来卖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63人  北京杜豆豆

文/杜豆豆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一章 甲骨卜辞,1、没文化害死人,国宝当成药来卖


要说这甲骨文的发现,还有段曲折离奇的故事。

1

话说河南安阳有个小村落,村落旁有条河,名为恒河,因为这个地方地势较高,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个埋葬亡灵的风水宝地。这个地方,叫做小屯村

清朝年间,这村里有个剃头匠,名叫李成。李成家里很贫寒,没钱读书,自然也不认识几个大字。有一次,他害了脓疮,浑身都是疮包,奇痒无比,一抓就破,难受得连剃头的生意都做不成了。

他没钱找医生,更不想花钱买药。都说“病急乱投医”,他听说村里常常有人在地里刨出过一些奇奇怪怪的甲骨,上面还刻着些看不懂的图形,像是些随葬的古老物件儿,于是心里就想,听老辈们说这地方风水好,这东西搞不好是什么神物,没准儿能治了我这病,待我试试灵验不灵验。

于是,他就找人寻了些来,用石臼把这些甲骨磨成了粉,敷在了自己的脓包上。没想到的是,眼见着流出来的脓很快都被这些骨粉给吸干了,过了几天,脓包渐渐长成了痂,居然愈合了。没花一分钱,把病就给治了,这可把他给乐坏了。他赶紧把这些骨粉收好,这可是独家秘方啊!

等到他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他又开始到处给人剃头。有次,手一滑,不小心把人家的头上划了个口子,血一下子冒了出来,吓得他手足无措。还好他脑子够灵光,想起了他的独家秘方,于是,赶紧从衣兜里掏出骨粉,洒在了血口子上。嘿,这秘方还真灵,血一下子就止住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到处收集这些甲骨,他得把这个秘方变成钱。可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他也不知道,不过,既然这么灵,又这么古老,一定是什么神物的骨头,干脆就叫它龙骨吧。从此,他逢人就讲他用龙骨治病的故事,还把收集到的甲骨卖给中药铺。一传十,十传百,当地村民们都开始收集这些龙骨,有的留给自己用,有的也卖给药铺。渐渐地,龙骨就成了中药铺里的一味药材。

据说,因为有些药铺老板拒收有刻痕的龙骨,小屯村的村民们,会用小刀将刻痕刮掉,以6文钱一斤的价格,把龙骨卖给药铺。

要不说,没文化,手里就是攥着宝也当废柴卖。

其实,这些村民们卖到药铺的所谓的龙骨,就是古代用来占卜的龟甲骨片,上面那些刻痕图形,就是甲骨卜辞,是商代的古老文字——甲骨文。

于是,大量商代史料被磨成粉,当作药被吃进了病人的肚子里,这就是被称为“人吞商史”的故事。

甲骨文如今与敦煌石窟和周口店猿人遗迹被称为近代“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同时,还与明清档案、敦煌文书、流沙坠简并称为近代史学领域的“四大发现”

可惜,发现甲骨文的功劳不是剃头匠李成的,而是有文化的清廷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

王懿荣

2

王懿荣出身仕宦世家。祖父当过山西巡抚(相当于山西省长),父亲当过四川按察司使(相当于四川省政法委书记),而他所担任的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

受家学影响,王懿荣自幼就喜好金石,曾遍走各地,搜求文物古籍。后来,他还广交各路金石收藏大家,虚心与人交流切磋,成了当时名闻京城的金石学家。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王懿荣书法也很了得,深得慈禧赏识,慈禧作画都还找王懿荣题志呢。

有趣的是,和剃头匠李成一样,王懿荣也是因为得病,偶然发现甲骨文的。

1899年秋,也就是清末光绪25年,一天,王懿荣得了疟疾,全身发冷发热,高烧不退。于是,家里人就派下人到北京宣武门菜市口的中药店买药。

药买回来后,王懿荣不经意间,看了看药材,发现其中有些碎骨头片上,刻着些符号。他赶忙找来买药的问,这些是什么药材。买药的回答说,这叫做龙骨。

龙骨?他心下疑惑:若说是龙骨,大概应该是些古代脊椎动物的骨头,可这骨头上怎么会有符号呢?这些符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好奇地拿起这些碎骨头,仔细地端详起来。研究金石文字的功底让他直觉地感到,这些符号不是一般的图画,这些碎骨头很可能是珍贵的文物。

这个发现,让他不由地振奋起来,病也似乎好了一大半。他立刻坐起身来,派人快马加鞭,赶到药店去帮他搜集这些龙骨。有钱就是任性,他用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找来古董商到处搜购,收集了1500多片。

经过仔仔细细的查看、分析,他认为,这些甲骨并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这些骨头上的刻痕,是记载的文字,甚至他还从中辨识了几个象形文字,还有商代国王的名字。所以,他断定,这些“甲骨文”应当是“殷人刀笔文字”。这个发现,立刻轰动了中外学术界,一时间,“龙骨”价格暴涨百倍,文人学者和古董商们竞相搜求。

王懿荣也因为发现甲骨文,把汉字的历史推到了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被人们尊称为“甲骨文之父”。

都是得病,可人家王懿荣得病,发现了国宝;李成得病,愣是把国宝磨成粉,当成药材给卖了。

有文化和没文化,差别就是这么大。

被当成药材的“龙骨”

3

遗憾的是,王懿荣还没来得及作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1900年,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直隶总督裕禄战败自杀,水师大臣李秉衡也兵败自尽。王懿荣自知京城“必不能久”。于是,他让人把北京寓所庭院的一口井上的横石启开,加大井口,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很快,北京陷落,慈禧携皇帝外逃。

王懿荣拼死抵抗,然而已溃不成军。他在绝望之际,写下绝命书:“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之其所止,此为近之。”偕继室夫人与守寡的长媳,服毒投井自杀,年方56岁。

王懿荣死后,其子王崇烈来北京,变卖了家产,把王懿荣收集的1500多块甲骨都卖给了王懿荣的好友刘鹗,也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铁云。

刘铁云后来又搜集了约4000片甲骨,并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成册,于1903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一书。《铁云藏龟》也就成了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不久,学者孙诒让又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刘鹗《铁云藏龟》

之后,随着小屯村的发现,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众多学者的研究,甲骨文才逐渐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人们这才明白,原来“龙骨”并不是什么神物,而是商代占卜用的龟甲兽骨。殷人占卜前,会将这些骨头钻些深窝和浅槽出来,占卜时,就用树枝烧这些骨头,直到有裂纹出来。然后,占卜者就会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之后,再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结果都刻在甲骨上,这些刻痕就是卜辞。因为古代敬神,所以这些卜辞都会被妥善保管在类似仓库的窖穴中,虽然年代久远,也能流传于后世。

这就是甲骨文发现的故事,被后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

王懿荣,也因为这一奇迹般的发现,被誉为甲骨文第一人。为纪念他的发现,1899年也因此被国际上定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有文化的王懿荣,让“龙骨”从“药材”变成了珍贵的国宝,直接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提早到了4000年前,可谓是功盖天下。

没文化的剃头匠,差点儿让甲骨文灰飞烟灭,毁成了粉末。

你还敢说,读书无用吗?

(未完待续)明天预告:《甲骨卜辞系列之2:小小一片甲骨,牵出一座273年历史的古老王城,还有一段最美的爱情故事》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

有简友发信,希望能一起读书互助进步,为此,我建了个“万卷好书读书会”的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文章中所列书目的电子书,共同切磋,交流读书心得,写读书笔记,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因精力时间有限,只建一个群,群满即止。欢迎扫描二维码加群:

欢迎加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