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意的认知提升
为什么我会在意这个?
前段时间做职业价值观测试,我很在意的一项是提升认知。拿到这个结果,我脑中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会这么在意提升认知?我试着给自己答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通过提升认知,让自己在生活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做出那么多错误的决定,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让自己不再继续给自己做出的错误决定买单。比方说,因为缺少高考选学校选专业的认识,自己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浪费了时间。比如说,不懂人际交往,谈对象都谈不好,等等。希望提升的认知包括很多方面的,虽不能面面俱到,只求付出更多收获更多。
认知提升是怎么一回事?
“认知”最简单的定义是“知识的获得”。认知的信息加工,涉及对知识的获得、转换、存取与取用。提升认知就是提升认知的信息加工能力。提升认知带给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加强信息加工的能力着手。彼德森等学者将这些能力,组合成一个“信息加工层面的金字塔”,主要有三个层面:最基础的部分是知识的层面,中间的是最决定的层面,最上层是执行处理层面。
(1)知识的层面包括两大部分:职业知识与自我知识。“职业知识区”存储了与工作世界有关的信息;“自我知识区”存储了有关个人经验、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与需求等特质的信息。这两个层面知识内容很多,很多时候是“知识要用到的时候方恨知道的太少”,而人的精力有限,要面面聚到了解各方面有用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怎么去选择、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什么地方,对我和很多人来说也会是个问题。
(2)人生的苦恼,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决定的压力。“人生本无忧,唯有做决定。”基本的做决定能力不出以下五个步骤--沟通、分析、综合、评价与执行,简称CASVE。
沟通的能力是让“当局者清”。通常“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表明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中间有了落差。落差越大,所伴随的情绪状态(如焦虑、失望、不满、忧郁等)也越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与问题沟通”,看清楚问题的真正所在。换句话说,当事人不能置身事外,但又必须抽身事外,冷静地觉察落差在哪里,才能够进一步分析解决之道。
分析需要稳定的情绪,需要思考的时间,遇到问题不急躁。首先要分析自己对自己了解的程度如何,对于将来的去向了解的程度如何。其次,要分析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关联,考虑自己的各种特质在哪个生涯方位上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综合的阶段则是用来“运筹帷幄”。这一阶段要用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通过这两道思考过程,让问题逐渐清晰明朗。
评价的阶段,也是当事人面临价值取舍的冲突阶段,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会有冲击。评价也是一种抉择,要针对各个方案评估利弊得失,也要排列出优先级。
执行阶段是将认知转换为有计划有策略的行动。行动之前有目标,目标之后有具体行动步骤,解决理想状况与现实状况的落差。
(3)执行历程层面涉相当于计算机中的工作控制功能,操纵计算机按指令的顺序执行程序文件。执行后设认知的能力主要有三类:自我语言、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
自我语言是一种自言自语式的内在对话。作为一个独立而且负责的生涯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念是:“我是一个有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人。”这种信念称之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高的人,往往会用积极的自我叙述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反之,自我效能低的人,常常会用消极的自我叙述来自缚手脚。
自我觉察包括了行为的觉察与对情绪的觉察。对行为觉察,是当事人能够觉察到自己是某个行为任务的行为者。在情绪觉察部分,当事人不只能觉察到做决定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历程,也能觉察到情绪的作用。无法做好生涯决定的罪魁祸首常常是焦虑的情绪。
“觉察”是“控制与监督”的先决条件。在生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哪一个步骤需要提供何种信息;在哪一个步骤需要暂时停顿以便补充足够的信息;在哪一个阶段产生了心理冲突,是否必须回到先前的阶段重新考虑等等。
最终目标--帮助他人提升认知
提升认知首先是帮助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在自己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涯问题解决者后,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成为一个好的生涯问题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