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园

“你是什么年龄,就该去做什么事。”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22人  9130267b8d8c

在20岁以前,做一个好学生

我大一那年,做了几份兼职,忙得不得了,钱没赚到,期末考试却开红灯。我姑姑,一名大学教授,她有一天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读书。你要记得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那时候,我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觉得读书没有用,专业不喜欢,同时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担心与社会脱节。

毕业后很多年,一直后悔大学时没有认真读好专业,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后来还意识到,认真学习,除了提高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自己专注的态度,坚持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这些习惯和能力,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耳熟能详的名人(如下图),几乎各个都是学霸。

2016年《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一半以上毕业于985高校。

在读书期间好好学习,真的很重要。

25岁上下的年纪,不要害怕犯错

“25岁,不要担心。任何失误,都是一次属于你自己的收入。”

没有人喜欢犯错。我曾经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无数次实践说明,正确面对失败,恰恰是我们积累经验最宝贵的方法

25岁,刚步入职场不久,如何能够快速地累积经验?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敢于试错。摔倒了,才能告诉自己下次不要这么做。掉坑了,才会提醒自己下次要绕道走开。

马云在成功之前,失败过无数次。他想去考警察学校,5个人通过了4个人,只有他没有通过;他去肯德基面试,结果24个人通过了23个,也只有他一个人没通过;甚至在阿里巴巴开始创业时,他见了超过30个投资人,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投给他。

他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为了生存下去,背着大麻袋去义乌进货,卖鲜花,卖礼品,甚至推销医药给赤脚医生。

而正是这些挫折,为他后来的成功累积了经验,对贸易理解透彻,不怕被拒绝,不畏惧挫折。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避免失败,而一直待在舒适区,这是阻止成长的最大的拦路虎。

所以《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Dalio,在他的经验总结中,用了大篇幅来描述失败的益处。他说:

“我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 也都有缺点。区分人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看他们如何对待错误或缺点。

我认识到错误有着惊人魅力,因为每个错误既是谜语,也是宝石,一旦我能解开谜语就能得到宝石,这里的宝石是指我可以用来减少未来犯错的一个原则。

因此,一旦我找出我错在哪里,我就能学习如何变得更有效。

我认识到,与自身的问题、错误、 缺点进行斗争是一种让我变得强大的训练。”

如果你想更成功,就应该学会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错误和失败。

你要知道,每一次失败,对你而言,都是一种经验累积,这些都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

马云在视频里说:“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去一家小公司,通常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很好的学习过程,你是一台大机器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呆在一个小公司,你学习热情,学习梦想,学习怎么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

因此,在30以前,不在于你去哪一家公司,而在于跟了那个老板。这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老板,会教你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选择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大公司看起来福利更好,也相对稳定。可是弊端如马云所说,大公司组织配备齐全,每个人都只负责一小部分,也就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很多人在看似舒适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磨着时间,年龄在增长,但经验却没有积累,渐渐地就失去了竞争力。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前同事被通知裁员。她在知名外企工作了20年,可当她拿了10多个月的赔偿金后,却发现自己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何去何从。

而小公司也并不完美。无论是从平台视野,福利和薪资上来看,和大公司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小公司不确定性更大。据统计,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活不过5年,一旦公司倒闭,就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所以,对于每一个追求成长的人来说,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对一个老板。这个老板可以培养你,也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如果老板成功,那你就能水涨船高;如果不能,他所教会你的能力,也能给你的一生带来正面影响。

1999年3月,马云凑够50万元,开始了阿里巴巴创业生涯。那时的阿里巴巴绝对是小公司,模式不清晰,看不清前景。而当时就有18人跟随马云。4月,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当即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这就是跟对人的力量。

所以,对于年轻人,不要在乎公司的大小,也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关键是找到一个值得追随的人,让这个人赋能你,给你足够大的舞台共同起舞。

30-40岁,为自己工作

马云说:“30-40岁,你必须好好想想,你有没有在为自己工作。”

30岁-40岁是事业打拼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经验累积格外重要。

前不久和一位前同事吃饭。她对我说,这几年都在混日子。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公司整体业绩不好,再怎么做也不会加多少工资。付出和所得不对等,与其努力不如让自己舒服点。

混日子最对不起的人是谁?是公司吗?不是。是自己。

时间转瞬即逝,最应该打拼事业的年龄,却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荒废岁月,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为自己工作,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当你不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聚焦在如何提升自己能力上,你就会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你会想,如果这个业务是我自己的,我该怎么做?如果我想再不出错,我该如何优化流程?如果我未来想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还会得罪这位客户吗?如果再不改变,我的业务将跟不上发展,我是否应该采取行动?

几乎所有在职场走到金字塔尖位置,或者职场转型创业成功的人,都拥有为自己工作的思维。

30-40岁,打工心态和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将决定了经验、能力和人脉上的巨大差距。常年累积下来,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40岁之后,你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

“40-50岁,你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再尝试新的领域了,太迟了。你可能会成功,但是失败的几率太高,所以这个年龄段,请专注在你擅长的事上。”

我接触了很多40岁以上的人,除了少部分成功人士以外,多数人活得都很迷茫。

人到中年,年龄和体力不再有优势,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也正是在花钱的时候。如果事业和财富积累不到一个台阶,就会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这种危机不但来自职场,也来自家庭。

所以,常会听见对40岁+不利的新闻。比如intel裁员40岁以上的老员工;IBM采用各种方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中兴42岁程序员因为被辞退而跳楼……年龄歧视成为全世界公开的秘密。

想避免中年危机,最重要的一步就在于这四个字:未雨绸缪。无论是财富还是能力,都需要提前准备,越早越好。

你不应该等到40岁再感叹:工作了20年,做得都不是自己擅长的事,所以职场上不去,事业不进反退。很苦恼,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点?

现在才来找,未免有点为时过晚。这样说,让人丧气,可这就是现实。

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多数都有长时间的积累。比如王薇薇,成为著名的婚纱设计师时,已经41岁。但是,在此之前,她在时尚杂志《Vogue》工作了16年,是资深的时尚编辑。

再比如著名画家摩西奶奶,她76岁才开始作画,之后一举成名。但是,对乡村景色进行刺绣,是她一生的爱好。

40岁后做自己擅长的事,意味着你必须在之前,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长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毫无目地的忙碌,往往会让人误以为充实。这绝对是一个陷阱。每个人正确的方式都应该:

1、为自己工作,不断培养能力和人脉;

2、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并趁早做积累。

你是什么年龄,就应该去做什么事。你有你的节奏,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你最需要做的,不是焦虑,不是比较,而是对自己负责。认准方向,不慌不乱,坚定地往前走。

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请不要停下你努力的步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