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里相聚散文心情随笔

他借你而来,却不因你而来

2019-05-02  本文已影响15人  在昔
他借你而来,却不因你而来

文|在昔

(一)

“妈妈,你在看什么?”他问。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我赶紧关掉手机,可是已经来不及,“那个小孩怎么了?”他连续发问。

我只好重新打开手机,点开那个暂停的视频。这是上海卢浦大桥十七岁男生当着妈妈的面,轻生跳下卢浦大桥的一则新闻,我的心从男孩跳下去的那一瞬间就一直很沉重。

他把手机丢给我,眼眶红了,继而眼泪在里面打转。

突然的这么难过,难道是因为那个男孩?瞬间有些心虚,我把他拉过来,搂在怀里,问他:“怎么了?”他不吭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是因为我刚才打你、批评你吗?”我一边问他,一边回想刚才我生气时冲他发火的样子——是不是很狰狞,很可怕!他还是不语,可是看起来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另外,他的悲伤实在和他的年龄不相符。

“好吧!等你想要告诉我的时候,你再说吧。”我转身去做饭,却一直在想:他是因为我打了他伤心难过,还是因为那个男孩的纵身一跃!等到他平静一些的时候,我再问他,他的眼泪又出来了,“因为那个男孩……”说完,他开始抽噎了。

我抱住他,跟他讲了一些道理,他还在为那个男孩难过。我没有想到他的心思这样的细腻,这样的柔软和善良。

(二)

那个男孩从车里跑出来时用手掩面,虽然不知道车里发生了什么,可是有多少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犯了同等的错误。

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不接受他们的缺点;看到别的孩子身上的光,也要顺带着扑灭自己孩子身上的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的优秀,让人恨不得对自己的孩子揠苗助长。可是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我们就是他们独一无二的爸爸妈妈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有切身的去体会了,才知道那种不被理解的成长之痛。

“我上学的时候,只要是受了欺负,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回到家我爸又会收拾我一顿!”这是先生经常说的一段往事。其实我们这代人的成长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不论是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回来都不会安抚你,甚至会说:“为啥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说明还是你的问题。”

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在我和儿子身上也曾上演过。

无论长大以后的人生怎么改变,可是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当孩子第一次向你诉说时,你无动于衷,第二次,还是无动于衷,那么最后,他会永远在你面前选择沉默。

(三)

有一次,儿子在学校无意把一个女生推倒了,回来时不敢对我说实话。很多时候孩子撒谎,是因为孩子犯一些小的错误时,父母咄咄逼人不允许他们犯错,从而孩子便有了一种保护意识,那就是用说谎来掩盖事实,也就是用说谎来逃避父母的责罚。

我就是那样严厉的母亲。

儿子摔倒了,或者不小心打翻了东西,这些细小不值得一提的事情,我却每次都要狠狠地教训他。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制,好在我及时发现了这种情况,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完美的吗?那么,为什么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呢?

第二天,先生去了学校,弄清楚了情况,当着全班的面向那个女生道歉。当然了,孩子在学校也有受伤的时候,家长在这里面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自己的一声对不起,让孩子懂得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别人的一声对不起,教会孩子懂得原谅和包容。

很多事情发生了,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去解决这些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想起那个不小心砸坏学校玻璃而自杀的孩子,一块玻璃让孩子绝望了。孩子幼小的年纪里,父母是他们的脊梁,是孩子的天与地。做错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站在他们的身后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面对。

我小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熬中药用的砂锅。那天中午放学回来吃饭时不知怎么就碰到了地上,父母都不在,我当时心里害怕极了。最后我写了一张纸条,放在了桌上,在学校的那一整个下午,我的内心都是忐忑不安的。可是放学回到家,父母并没有提起这件事,当然,我写的纸条也不见了。

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件事情我依然记忆深刻。

(四)

也许,我们总站在家长的位置上高高的对他们发号指令,从来不愿意去倾听他们的内心。那么,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即便那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声音,却是最渴望说出的话。

有时候,明明就是一句气话,可他偏偏就当了真。于是,我说:“其实,妈妈很爱你啊!”他挂满泪痕的脸上即刻露出了微笑。在他们的心里,父母就是全世界,如果说他们会看脸色,那么,父母的所有情绪都在他们的眼睛里。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每人花期不同。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细心呵护慢慢长大,陪他沐浴阳光风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当我们拿他们同别的孩子做着比较时,他们何曾挑剔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因为我爱你呀妈妈!”无论我批评他,打他,骂他,在他的心里,我都是那个唯一的妈妈。

有网友说:家人就是稻草,既是掉下悬崖的时候你想抓住的那根,也是压死骆驼的那根。

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都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何况一个孩子。“我们要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的存在,在这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是啊!孩子不是谁的附属品,他们只属于自己。

而我们要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有人说,用爱滋养的孩子,才会用善良对待整个世界。

2019.5.2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