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成人世界的格林童话
❤
童话故事是因何起源的?哄小孩睡觉,与小孩互动,传递真善美?
但是,最开始的时候,童话是成人写的一个个故事,然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始有了给孩子们的分支。成人的笔下总是会反映成人的世界和愿望,也有成人世界不能摆在明面上的阴暗和不堪。
❤❤
第一版的《格林童话》,根据维基百科中所示,初版是在1812年由 格林兄弟 Jacob和Wilhelm合编整理发表的,定义为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 (德语: Kinder- und Hausmärchen) 。
而格林童话面世后不久,就造成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虽然它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但是却出现了大量不适合儿童阅读观看的情节,被家长们抵制批评,随后新版本中格林兄弟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Maria Tatar, The Hard Facts of the Grimms' Fairy Tales, p15-17, ISBN 0-691-06722-8)。而翻译过后,传到中国的版本,早已经是润色美化后的格林童话。
❤❤❤
我们可以简单得了解几处修改,《白雪公主》和《糖果屋》中,恶毒的皇后由生母改成了继母,而且在第一版《白雪公主》中,皇后要求猎人杀了白雪之后,需要带会她的肝脏供晚餐食用。这样的童话读给孩子听,恐怕孩子们会恐惧得看着给自己读故事的妈妈。更多的还有涉及乱伦、暴力、男权、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主义)等极端的思想被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修改删除的大部分只是恐怖、暴力血腥的内容,更多的内容被保留下来,被当时的德国政权用在了很多方面。
至于《蓝胡子》的故事,后来索性被删除了,Pino刚才去搜了一下这个故事,震惊了!自己小时候居然看过。记忆中某个场景会闪——女主人公手上那把钥匙上的血怎么擦都擦不掉,就是出自这个故事(所以,我手上的那本格林童话是什么鬼)。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一下。
其中,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就是,希特勒赞扬《格林童话》作为民俗故事,向孩子们展示了种族纯正的种族本能以及寻求种族纯粹的婚姻伴侣,并强烈表示盟军会反对这种种族行为(Maria Tatar, .The Annotated Brothers Grimm, ISBN 0-393-05848-4)。他们宣扬,《灰姑娘》中,女主灰姑娘种族纯洁,而她的继母是外星人,与同样种族纯洁的王子可以区分,最后种族纯洁的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日子(Lynn H. Nicholas, Cruel World: The Children of Europe in the Nazi Web p 77-8, ISBN 0-679-77663-X)。
在《德国反犹史》中,作者劳克斯·费舍尔就中世纪以来德国文化中的反犹现象,其中关于童话的部分写道:“年轻人会从这些童话中学到对权威和纪律的服从,以及对陌生人(犹太人或外国人)的不信任。”正如格林童话里经典的《小红帽》故事中,为什么小红帽会遇到大灰狼,是因为她没有听妈妈的话,走进了森林,而且还随便与陌生人说话。这也在潜移默化地告诉下一代,应该相信成人,服从权威,纪律严明。
❤❤❤❤
虽然,格林童话中很多故事细思极恐,但是如果只是从孩子们接受能力来说,所有故事的结局还是美好温暖的。勇敢的王子会和美丽的公主在一起,小红帽和外婆也会被救出来,即使是《海的女儿》这种比较悲伤的结尾,孩子们也会觉得是小美人鱼是因为爱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期待更多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的诞生,其实我并不惧怕孩子们接触到残酷的世界,只是希望在这个时候,至少有个声音可以温柔地告诉他们,别怕,就算社会再黑暗,爱永远会为他们提供避风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