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1)
“嘭——嘭——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李凤英,她睁开眼睛,看到墙上钟表,时针和分针正指向下午一时一刻。
李凤英一边起床,一边自言自语道:“中午刚刚午休,是谁在敲门?”她路过小女儿的房间,看到女儿睡得正香,敲门声没有吵醒女儿,使她心里感到一丝安慰。
小女儿是小学教师,工作十分辛苦。每天放学后,只要一进家门,就对着妈妈喊她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李凤英十分心疼女儿,每天中午早早做好饭,只要女儿一进门,就可以吃上饭。这样,女儿就有了充足地休息时间。
李凤英一边想着女儿的事,一边走下楼梯,打开了大门。
只见门口的轮椅上坐着一个老头,他头发花白,脸色蜡黄,正有气无力地爬在轮椅上。李凤英向四周望去,附近看不见一个人。她好生奇怪,是谁把一个病人放到了自家门口。
听到开门声和脚步声,那人缓缓地抬起头来,和李凤英打了一个照面。李凤英看见他,就像见到了鬼似的连连后退。这是一个让她一辈子永远不想再看见的面孔,却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现在她的面前。此时此刻,李凤英的心就像是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使她感到痛彻心骨的冰凉。
李凤英迅速的逃回家门,重重地关上了大门。靠在大门上,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滚落了下来。往事像过电影一样,在她的的脑海里浮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民工潮拥入沿海地区,李凤英的丈夫杨峰也是去沿海地区打工队伍中的一员。
杨峰和李凤英的家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两人从小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上山挖猪草、下沟捡羊粪豆,农忙时节在地里拾麦穗,一起上学放学,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自由恋爱,结为夫妻。
杨峰和李凤英结婚后,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十分融洽。不久,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了,夫妻俩感觉日子更有了奔头。
当村里一起长大的伙伴们纷纷赶往沿海地区打工时,杨峰也蠢蠢欲动,也想跟随他们一起出去闯荡。虽然当时孩子还小,李凤英一个人照顾起来困难重重,但她还是支持丈夫出去闯一闯。
杨峰头脑灵活,聪明能干。出去不久,他就有了自己的施工队。他带着施工队在沿海地区到处揽活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杨峰把在外挣得的钱拿回家交给妻子掌管,他们家在村子里第一个盖起了洋楼,装起了固定电话,李凤英是村子里的第一个戴的起金项链的女人,他们家幸福而富足的生活曾经令村里多少女人羡慕不已。
后来,随着杨峰的施工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也变成了一个忙人。他由原来的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变成半年或者过年回来一次,往回家里寄钱的次数也在慢慢减少,到后来连过年家里也不见他的踪影。
李凤英隐隐地感到不安起来,她和孩子们给杨峰打电话,诉说思念之苦,可每次都被他以忙为由打断。她向在丈夫施工队干活回家探亲的老乡打听丈夫的情况,他们欲言又止的样子让她更加担心。
李凤英决定亲自去杨峰打工的地方去看看,她把孩子托付给了公婆,跟着回家探亲的老乡来到了丈夫居住的地方。
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都亮起了灯光。老乡给她指了路后,就匆匆的离开了。
李凤英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她悄悄地的来到了杨峰住处的门前,抬起手刚想敲门,从里面传出一个女人放荡的笑声。李凤英怔住了,她的手停在半空,心像被什么东西撕裂了似的疼痛。她顿时明白了,原来丈夫不回家是因为他有了外遇。
短暂的痛苦过后,李凤英愤怒了,她一个人在家里帮他伺候老人,照顾孩子,他却在外风流快活。她扔掉行李,抬起双手,使劲地擂打起门来。
杨峰吃了一惊,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一把拉开门,却看见了愤怒的妻子出现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