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 压倒大秦精锐
楚汉战争7:抗秦战争(项梁)
游击队 压倒大秦精锐
秦朝精锐镇压华北
秦帝国有三支精锐的劲旅:
(1)长城军团(北方军团,捍卫北方边界)
曾经由大将蒙恬率领讨伐匈奴,夺回肥沃的河套地区,移民屯垦。
赵高、李斯在赢政去世后伪造诏书,害死太子扶苏(军团监军)和蒙恬。副将王离接任军团统帅;他不是普通人,祖父王翦、父亲王贲(读「奔」)曾经蒸发六国,完成统一神州的事业,因此王氏家族和蒙氏家族并列,成为秦王朝最显赫的功勋世家。至于副将苏角和涉间,也是一级国家战将。
王离不负所托,压制了山西和河北,跟章邯收复的河南互相呼应。
(2)京师军团(自从章邯吸收奴隶、囚犯之后,又叫「骊山军团」,捍卫大咸阳地区):
由章邯率领铲除了张楚政权,保护陕西,收复河南,得到两个重大的胜利。接下来趁胜进击山东,包围齐国首都东阿。
(3)岭南军团(南方军团,捍卫华南)
北方军团指挥官被害,岭南军团唇亡齿寒,决定搁置章邯的回防(回援)召唤,停留在原地观望。他们甚至在秦帝国的动荡当中创建南越国,独立将近一个世纪,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归队(回到中国版图)。
项梁崛起
会稽起义(项梁)
陈胜起义那年(前209年),项梁听到消息,也在南江苏举起反秦的旗帜。第二年陈胜且战且走(一边撤退一边拼搏),章邯军团眼看要追击过来了。部将召平紧急渡过长江,任命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国家栋梁、功绩彪炳的大将军),要求他对秦国进攻。
项梁率领江东子弟兵八千人渡过长江,往西边走到东阳(中部江苏),陈婴肯定项氏(楚国的名门大族),带领起义军两万人去投奔。项梁接着渡过淮河,驻扎在下邳(北江苏),汇聚英布、蒲将军在内的几股力量,扩充到六、七万人。
项梁渡过江淮之后,得到一个更惊人的突破。陈胜的部将秦嘉占领彭城(江苏北端),拥护景驹当楚王。项梁被秦嘉部队阻挡,严正地指出:「陈王情况危急,现在已经失联了,秦嘉却背叛他,这是大逆无道的(重大的背叛)。」项梁发起进攻,秦嘉和景驹失踪,全体部队投降,加入他的阵营。
项梁派项羽分兵(率领偏师)往襄城(河南)进攻,这场有名的「襄城之战」,第一次显示项羽勇于拼杀的战斗风格。
沛县起义(刘邦)
陈胜起义之后风起云涌,从者如流,「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老同乡萧何、曹参、樊哙支持刘邦,聚集沛县群众三千人,打败了当地的秦军势力,声援张楚政权。
陈胜这支小小的部队很懂得制造声势,举起红色的旗帜,象征跟「以黑色为代表色」的秦帝国对立。刘邦率部离开沛县,往关中出发,派老邻居雍齿留守。
雍齿跟刘邦是丰邑(沛县的政治中心)小同乡,在同一条街上长大,同样混到地方豪强(流氓),座次排在刘邦前头。后来刘邦超前了,成为亭长,雍齿勉强地跟随他起义。
「红旗部队」前脚刚刚离开,雍齿后脚就换旗倒向魏国。丰邑人普遍支持这个决定-- 与其为刘邦效劳,不如替外国人(魏国,南山西、河南河北各一小块)效劳!
被家乡抛弃,这实在太难堪了!刘邦部队不可能顶着耻辱走下去,只好掉过头向丰邑发动强攻。丰邑人突然变得非常团结,拼出洪荒之力来抵抗。刘邦冲撞两次之后彻底失败了,零零落落剩下一百多名骑兵,全体步兵或受伤或就地逃回家。
这时,项梁部队已经进驻薛城(山东),成为起义军里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刘邦惨兮兮地去投靠,项梁很忠厚,拨发五千人马、十员战将。刘邦第三次发动攻击,终于打败雍齿抢回丰邑,在心情恶劣之下重病一场。
雍齿的见风转舵技能跟刘邦有得拼,他赶紧逃到魏国,后来转到赵国。最后汉营得势了,他又投奔刘邦,从此放低姿态唯命是从。故人集团唯亲唯故,消灭外人厚待自己人(丰沛同乡),雍齿在西汉建国后成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成为起义盟主(薛城会议)
公元前208年,陈胜确定已经去世。为了维护起义集团的凝聚力,项梁召集陈胜集团的全体副将,在薛城(山东)会面,刘邦这些人都专程赶去参加。
在戎马倥偬和动荡之中,能召集这样的会议,代表起义军的组织能力超越陈胜时期。薛城会议增强了「亡秦必楚」信念,协调各路起义部队的行动,让反秦战斗力得到巩固。项梁成为起义力量的实际盟主,秦末农民抗暴的陈胜时期落幕,进入第二个阶段项梁时期。
安徽人范增70岁了,精神仍然抖擞。他认为既然人人都在高唱「亡秦必楚」,应该拥立楚怀王的后代,实现这个预言,楚军就保证能胜利了。项梁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现职是牧羊人),支持他当楚怀王。
主力交锋(山东)
项梁从江东起兵以来,始终在楚国东部边郡(江苏、山东)整顿各种势力。现在动员大会(薛城会议)闭幕了,终于能率领楚军主力,从薛城誓师出发。
1. 亢父(东山东)
首先冒着大雨攻克亢父;同时也派遣项它率领一部分楚军,驰援魏国(河北)。
2. 濮阳(河南):
常胜军骊山军团尝到失败的滋味,往濮阳(河南)方向撤退。项梁全速追击,在濮阳再次交战,把骊山军团截断成两支-- 章邯率领主力残部,撤退到濮阳城里坚守,说什么都不出城,别部转进(撤退)到城阳(山东)。
濮阳在黄河南岸,紧邻着黄河的主要渡口白马津。章邯挖掘护城河,引进黄河河水,不但创造了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更能利用黄河漕运,维持一个补充物资(装备和军粮)的秘密通道。
3. 定陶(南山东):
定陶守备坚固,是个富裕的大城市。项梁初步击败秦军,把定陶包围起来。
弱胜强策略
东阿、濮阳和城阳这三场战役显示,项氏楚军不是凡夫俗子,而是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大的精锐部队。章邯面对强敌,拿出「弱胜强」策略。
骊山军团残部龟缩在濮阳城里,摆出不堪一击的姿态,让人不可能产生戒心。但实际上他正在秘密地补充物资、整顿部队,并且从南河南、山西和河北征召援兵,几路部队悄悄地集结。
七连胜(山东、河南)
项梁在濮阳战胜后,率领楚军主力包围濮阳城。
他另外派遣项羽刘邦率领别部(偏师),追击往城阳方向败退的秦军,赢得三场胜利:
1. 城阳(山东)
项刘联军发动强攻,城池陷落了。
2. 雍丘(河南)
接下来放弃顽强的定陶,往南攻击雍丘,歼灭了李由增援部队(河南),并且杀死李由。
3. 外黄(河南)
项刘联军切断南方(南河南)的增援道路之后,掉头往北进攻外黄,呼应在定陶作战的项梁。
拼搏后的松懈
在短短两个月当中,起义军主力和偏师连战连捷,其中几次重创了秦朝精锐部队。项梁面对一连串的胜利,对秦军产生某种程度的轻视,他决定让已经拼搏两个月的起义军休息一阵子,等候濮阳和定陶耗尽粮食。
部将宋义劝告:「取胜之后将领骄傲,战士松懈,是失败的预兆,而且秦军正在渐渐得到补充!」项梁把这警告当成空气,全力盯牢定陶,没有怀疑濮阳,疏忽了章邯的秘密增援行动。
章邯反扑
章邯无声无息地完成会师,形成优势兵力,某一天半夜冒着大雨,用闪电的速度奔袭定陶,目标是项梁部队的大营。他们已经联络到定陶城里的秦军,约定内外连手,在同一时间发起大规模的突袭。
那天夜里,项梁在一片混乱当中阵亡了,来不及组织抵御或反攻。抗秦战争刚刚登上第二个颠峰,就受到挫折。项刘联军正在攻打陈留(河南),骤然传来这个坏消息,士气受到震动。项羽、刘邦和吕臣决定缩短战线,全体退回彭城(北江苏),让起义集团稳定下来。
结论
雷厉风行的第二步
人类是很有局限性的。缺乏英雄气概的人,不可能号召或管理抗暴势力;富有英雄气概的人,却往往随意性大(任性、轻忽),用雷厉风行的声势崛起,又壮志未酬地倒下去。
项梁出身在将门世家,得到权贵阶层的倚重,他的人生本来是富裕而稳定的。但陈胜吴广吹响抗暴的号角,项梁没有逃避,他放弃了人生的舒适,主动肩负起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他用军事的思想、组织和实际行动,把一支仓促凑合起来的游击队,训练成真正的部队,让他们了解什么叫勇敢和无私无我。这支正义之师,压倒了大秦帝国的精锐。
项梁从江苏南部出发,集结了长江南岸的力量,为抗暴事业跨出雷厉风行的第二步。他向黑暗宣告:「百姓需要自由」,并且洒出鲜血,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环境越危险,越要沉着、稳定。
上帝不看人的缺点,只看优点,祂欣赏项梁为同胞拼搏的的英雄气质。我们感谢项梁,应该听上帝指挥,就能发挥潜力、为自己和同胞创造价值,也不枉费项梁那样勇敢而无私无我地走上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