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儿子
儿子放假回来了,一个学期不见,还是有点想的。以前每次假期回来,能和颜悦色地交流时间少得可怜,说不了几句就会杠起来,往往弄得不欢而散。随着年龄大一点,争几句后,他就说不跟你说了,然后埋头做自己的事情,来一个冷处理,随你怎么说,就是不搭理,气得你牙痒痒的,却一点也没办法。
这学期儿子大三学完了,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大四基本没有啥课程了,主要就是准备毕业论文,这时候该思考是继续深造读硏,还是作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战。高考选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而大三是要选择如何面对社会。所有的读书,归根结底是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生存就是检验的标准。
在父母眼中,子女都是让人操心的。我就觉得儿子还很不成熟,他以为自己学的那点东西,足够可以养活自己;把社会想得太简单,认为所有的机会都在那里等着自己。高考选志愿时,他说为了爱好选择专业,我们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因为对一个高中生来说,能有兴趣就好,今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但到了大三,人也该成熟些了,还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有点让人着急了。
与一位大学老师交流就业时,他说有的专业毕业意为着失业,这些专业最好的出路就是把它读通,能读到博是最好的,而我儿子恰好读的就是这种专业。但选择了专业的继续深造,也意谓就业渠道越窄,除了在所学的专业上安身立命外,已经别无他法了,这时候再去做专业外的事情,这书就真的叫白读了。人生不是一条坦途,也避免不了要走弯路,但明知道是一个大弯路,却偏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趁他心情好,我从闲聊今年的高考开始,说到每年大学毕人数九百来万人,现在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就业难度太大了,好的地方好的岗位是挤得头破血流。他说想去考研,如能保研更好,现在正全力准备英语托福和雅思考试,考好可以为保研加分的。交谈的效果还不错,他终于可以平和交流他的想法了,一学期不见,给人感觉儿子还是有些成熟了。同学间面对未来的态度,会让身临其境的他们感到一种紧张和压力的,独立走向社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也让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了。人不是突然变成熟的,是随着岁月慢慢变成熟的,社会的风雨,才是人生的催熟剂。
与儿子的交流还是很吃力的,半天才回答一两句,想多说几句,就做出了不耐烦的情态,只好打住话头。然后等会时间,又重新起个话头,再慢慢绕到想要表达的意思。我有一种感觉,与有自己想法的子女交流,是比爬山还累的活路。
我也知道,所有的焦虑都是自找的,儿子的路是不能代替去走的。现在,也理解了我的父母。在我将离家到工作地方报道的头一天晚上,父母给我交流了他们的工作体验,教了一大通人生道理,恨不得将我来一次彻底的塑造,一直弄到临晨两点钟才结束。现在父母都不在了,回想起他们的话都是对的,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体悟后,才会真正去做。与子女讲人生道理是父母的责任,听与不听是子女的选择。我是如此,儿子也将是如此。